新泰市深耕美育沃土 厚植文化基因
近日,在全國第八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及山東省第八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新泰市教育和體育局均榮獲“優秀組織獎”。近年來,新泰市教體局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教育方針,全面落實國家美育課程標準,精心構建“政策引領、課程筑基、師資固本、活動賦能、評價創新”五位一體美育工作體系,積極推進中小學藝術教育,學生的藝術素養得到了顯著提升,校園藝術氛圍更加濃厚。
強化政策引領
健全美育工作機制
自2023年起,新泰市教體局以《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為指導,制定了“悅動五節樂享成長”新泰市中小學藝術節方案,明確一體化推進藝術教育、班級“微舞臺大夢想”系列藝術活動、群體化藝術展演為三大攻堅方向。
新泰市各學校嚴格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嚴格執行國家課時標準,全市中小學音樂、美術課程開設達標率實現100%。各學校圍繞非遺傳承、紅色教育、生態美育三類主題,積極開發校本特色課程;依托泰山文化、蓮花山景區、“樂圣”師曠故里等本土資源,開展了“師曠古琴傳承”“非遺工坊”“戶外寫生”“紅色研學”等多樣化實踐活動,實現美育與地域文化深度融合。
深化課程筑基
推動美育教學改革
龍廷鎮初級中學作為“非遺傳承基地校”,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新泰掐絲琺瑯彩”納入美育課程體系,編制《掐絲琺瑯彩技藝入門》校本教材,課程涵蓋金屬絲成型、琺瑯填色等6個模塊。學生作品《山河》榮獲全國獎項,充分展現了非遺在校園的傳承活力。
新泰市積極探索“藝術+科技”“藝術+勞動”,推進跨學科融合創新。谷里鎮中心小學將中草藥種植與香囊制作結合,開發《節氣與香道》課程,該課程獲評山東省優秀校本課程;新泰市第二中學運用3D建模技術輔助陶藝創作,作品《泰山石敢當》入選教育部“讀懂中國”特展,實現藝術與科技的創新融合。
近年來,“微舞臺·大夢想”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臺。這項以班級為單位的展演活動,確保讓每一名在校學生每學期至少有1個參與展示項目。班級“視唱小達人”“節奏小達人”“小歌唱家”“小畫家”“小書法家”“小攝影家”等評選活動的開展,實現了“周周有活動,人人能出彩”的目標,三年來全市開展500余場次,取得良好效果。
夯實師資固本
筑牢美育人才根基
通過“青藍工程”等項目,2023年,新泰市選派32名教師參加教育部“中西部藝術骨干教師研修班”,連續3年舉辦全市美術教師、音樂教師基本功大賽,提升教師素養。在2024年泰安市教師技能比賽中,新泰市教師包攬了剪紙、國畫兩項單項冠軍。新泰市構建了“市教研室—聯片教研組—學校教研室”三級教研網絡,匯編了《新泰市中小學美育教學案例集》,收錄優秀課例42個,為美育教學提供優質范例。
依據《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新泰市將課堂參與、作品創作、展演表現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建立“藝術成長檔案”,全程記錄學生從選材到成品的創作過程,實現美育評價數字化、可視化。
活動賦能增效
拓展美育實踐平臺
新泰市建立起了完善的展演機制,教體局組織縣級藝術比賽,涵蓋器樂、舞蹈、戲劇等10個藝術項目;班級層面,“微舞臺大夢想”承載班級展演活動;校級層面,新泰市170余所學校每年舉辦校園藝術節;縣級層面,每年5月及10月舉辦全市中小學生藝術節專項展示活動。此外,新泰市教體局聯合新泰市文旅局設立“非遺傳承基地”12處,邀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進校授課120課時;依托“新泰美育云平臺”上線課程資源300G,實現優質美育資源城鄉共享。
近年來,新泰市美育教育成果顯著:龍廷鎮初中“非遺文化周”連續三年獲評市級優秀案例;汶南鎮第二初級中學班級合唱團代表泰安參加全省合唱展演;在泰安市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新泰市連續3年一等獎數量位居第一;近3年累計推送多個作品獲國家級獎項和省級獎項。
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創新的美育機制,新泰市正不斷推動學校美育向縱深發展,營造了人人參與、班班展示、校校競相發展的濃厚美育氛圍。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 通訊員 李華興 房潔 審核 晁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