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口援疆 潮涌天山丨艾草里榨“真金” 泉州援疆結出富民果
從艾草種植到加工,從產品銷售到艾灸體驗,從研學到培育新疆艾草品種,在福建省對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泉州市分指揮部(以下簡稱“泉州援疆分指揮部”)的幫助和支持下,昌吉市六工鎮(zhèn)十三戶村找到了一條符合村里實際的發(fā)展之路。
8月11日,“對口援疆 潮涌天山”主題采訪活動成員在十三戶村看到,今年第二茬艾草已經收割完畢,一個個艾草垛堆放在田地里,有的艾草已發(fā)出新的枝葉,孕育著下一茬艾草的生長。
8月11日,昌吉市六工鎮(zhèn)十三戶村已經收割完畢的艾草打成了一個個艾草垛。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宋衛(wèi)國 攝
十三戶村是一個以農業(yè)種植為主的村莊,多年來村“兩委”班子成員一直在尋找更適合當地的經濟作物。2019年,村“兩委”干部到周邊的克拉瑪依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農場等地了解艾草種植情況。每年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掛艾草,還有不少人在進行艾灸,這能不能作為十三戶村發(fā)展的一個特色產業(yè)呢?帶著這樣的疑問,他們開始了新探索。
查閱資料、請教專家、了解市場需求……經過詳細論證后,2022年4月,村里組成了考察團到河南省南陽市了解相關產業(yè)發(fā)展情況。當年村里就拿出了100畝村集體用地試種艾草。
“我們當時按照每畝6000株的密度進行種植,沒想到年底就收獲了近1噸的艾草。”昌吉市六工鎮(zhèn)十三戶村黨總支副書記、村委會主任豐建軍說。
艾草種植成功了,但并沒有好的銷路,可村干部們并不發(fā)愁,因為這種多年生植物全草均可入藥,而且儲存時間越長藥效越好,村委會將豐收的艾草儲存在廠房里。
2023年10月,泉州第十一批援疆干部入疆后,了解到十三戶村艾草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不斷提高,村里已經儲存了四五百噸優(yōu)質艾草。“這些艾草可都是寶,我們要從干艾草里榨出真金白銀,幫助村民增收。”泉州援疆分指揮部產業(yè)組組長、昌吉市商務和工信局副局長陳堅釗說。
在泉州援疆的支持下,今年3月10日艾草加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歷年庫存的優(yōu)質艾草被“吃”進去,最終成了一根根艾絨條。
村里還建成了艾灸體驗館,并推出70歲以上老人享受免費艾灸的政策。
今年35歲的龐艷2016年嫁到十三戶村,有了孩子以后成為全職媽媽,家里的各種開支全靠她丈夫。
2022年,村里號召村民學習艾灸技術,龐艷毫不猶豫報了名,泉州援疆分指揮部和村里邀請了烏魯木齊的一家企業(yè)來進行授課,還利用周末的時間將學員們送到烏魯木齊學習艾灸。學成歸來的龐艷成為艾灸體驗中心的理療師,周一到周五在體驗館里工作。
“現(xiàn)在每個月都有4000元收入,我和家人還掌握了不少養(yǎng)生知識。”龐艷說,如今村里有十幾位鄉(xiāng)親在跟她學習艾灸技術。
8月11日,陳江在艾草加工廠對即將出廠的艾絨條進行檢測。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宋衛(wèi)國 攝
十三戶村村民陳江也受益于艾草產業(yè)。陳江此前一直在外打工,今年3月成為艾草加工廠的技術員,他的工作是對生產出來的艾絨條進行抽檢。閑下來時,他會把自己學到的艾草生產技術傳授給同事們。
豐建軍說,如今十三戶村的艾草已經初步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體驗的產業(yè)鏈。目前,村里正在積極培育新疆本地的艾草品種——天山艾一號和天山艾二號,預計2027年能夠推廣種植。下一步,還計劃建成艾草研學基地,讓青少年感受中醫(y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小的艾草里蘊含著泉州援疆干部對我們的深情厚誼,相信有了援疆力量的助力,村民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豐建軍說。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lián)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