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可可西里|10米的寬度,意味著什么?
??新華社西寧8月8日電 10米,在可可西里意味著什么?
??清晨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出發,我們踏上前往可可西里必經的青藏公路。
??10米,是青藏公路的大致寬度。這條開通于1954年的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將青藏與內地相連,橫貫可可西里東緣。
??109國道航拍照片。新華社記者 杜笑微 攝
??左右搖晃、上下顛簸,沿著這條建設者用生命和汗水鑄成的公路,車隊翻過昆侖山。
??隨著青藏公路向南蜿蜒,海拔高度抬升達到4000多米。高原反應、頭痛惡心是必然的,但也換來了車窗外的大美風光。
??在記者的相機里,或是飛沙走石的混沌,或是雪峰冰晶的純粹,從山崖戈壁到雪山荒原,快門被不斷按下。我們一邊吸氧一邊感嘆,“原來夏季和冬季僅僅隔著一座昆侖山。”
??出發大約3個小時后,一座高大的人物雕像出現在我們眼前。這時,有隊員用對講機喊到:“那就是環保衛士,索南達杰!”
??杰桑·索南達杰,曾經是可可西里所在地、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委副書記。為保護可可西里藏羚羊,1994年,索南達杰在寒冬臘月倒在了盜獵分子的槍口下,年僅40歲。
??一群待產藏羚羊在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邊活動。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在可可西里巡山隊員的示意下,我們停好車走下公路,來到雕像前,深深鞠躬。
??藏羚羊遷徙是世界三大有蹄類動物大遷徙之一,每年夏天,來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的雌性藏羚羊會遷徙到可可西里腹地產仔。
??集中的藏羚羊不僅給了盜獵分子可乘之機,青藏公路上車流與路基落差形成的障礙,也迫使部分雌性藏羚羊繞行十多公里。
??陜西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我國藏羚羊保護專家吳曉民仍然記得第一次來可可西里的場景。
??巡山隊員在可可西里卓乃湖附近巡護。新華社記者 杜笑微 攝
??那時可可西里已經有了成建制的巡護隊伍。吳曉民說:“當時為解決青藏鐵路橋建設的一些問題,我和團隊成員每天沿著青藏公路藏羚羊活動區域觀測很久,卻只能偶爾看到遠處藏羚羊飛奔而過的身影。”
??為幫助藏羚羊適應交通設施,在吳曉民和團隊專家的提議下,青藏公路部分路段放緩坡度,路基邊坡鋪了石子。“過去藏羚羊通過青藏公路要2到3個小時,現在快多了。”
??吳曉民說,青藏公路、青藏鐵路在可可西里區域設置的野生動物通道為我國相關工程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這也是人類積極保護野生動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案例。”
??一群藏羚羊通過109國道。
??一個剎車,把我們的思緒又拉回眼前。抬頭望去,公路邊出現了一塊“世界自然遺產地可可西里”的牌子。
??可可西里到了!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望無際、泛著淡淡青色的荒原。
??逆光向西望去,幾個“黑影”正踏著地平線有序地移動——這是我們此行第一次看到藏羚羊。
??繁忙的公路突然“靜音”,遠處車流、人群安靜等待,幾只藏羚羊緩慢踏上公路,頭羊反復“試探”確認安全后,羊群再迅速穿過公路。
??走到公路邊,我俯下身子好奇地用手觸摸路基,竟發現10米寬的公路留下了淺淺的、類似于花朵的動物腳印。黑色瀝青在這一刻有了“溫度”。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