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山綠化工程讓綠水青山入畫
2021年10月4日,《西藏日報》二版刊發消息《自治區召開拉薩南北山綠化指揮部第一次會議》。消息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推進造林綠化工作;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抽派骨干力量,編制出具有前瞻性、引領性、可操作性的《規劃》,為打造拉薩“綠色圍城”提供支撐;要推進改革,主動作為,鼓勵、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共同推進拉薩南北山綠化工作,為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美麗西藏貢獻力量。
從拉薩市區遠眺南北山,清晨云霧繚繞的面紗下是綠意盎然的青山遠黛;
從飛機上俯瞰拉薩河谷,一棵棵樹木連成片,煥發著勃勃生機;
2021年,西藏首個規?;襟w造林生態修復工程——南北山綠化工程正式啟動。按照總體規劃,用10年時間,拉薩和山南市9個縣(區)、35個鄉鎮(街道),將完成國土綠化面積206.72萬畝,實現“五年增綠山川、十年綠滿拉薩”的目標,著力將拉薩打造成生態宜居的高原首府城市。
黃沙一起不見家
入夏后,拉薩南山公園成為游客和市民休閑娛樂、爬山登高的熱門選擇。在這里,人們享受著藍天白云,俯瞰拉薩城全景,旖旎風光盡收眼底。
“看看這里的環境,能想象十年前,南山公園還是一片缺林少綠的荒山禿嶺嗎?”拉薩南北山綠化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丁玉珂說。
“舉目遠望一片沙,大風一起不見家。”這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山南市扎囊縣飽受風沙之苦的真實寫照。
扎囊縣地處西藏中南部、雅魯藏布江中游,平均海拔3680米。因地理位置和氣候原因,每到冬春季節,河谷地帶風力強勁,揚起河邊漫天的細沙。位于扎囊縣境內的桑耶鎮桑耶社區,深受風沙之苦。
桑耶社區居民索朗次仁對曾經黃沙漫天的日子記憶深刻。他告訴記者:“在我小的時候,整個村莊都看不到幾棵樹,大風吹過,家門口總是堆積起厚厚的一層沙,怎么也打掃不干凈。”
在貢嘎縣江塘鎮江塘村,最困擾群眾的也是冬春季節的大風天氣,黃沙漫天飛舞,不僅給村民的生活帶來諸多侵擾,當地的生態環境也愈發脆弱。村民們都說:“以前山周圍都是光禿禿的,只有一些沙棘生長。每年秋冬,風沙特別大,屋子里的家具都會落一層土。”
雪域高原氣候寒冷、土壤瘠薄,給樹木生長帶來嚴峻考驗。曾經,拉薩河流域植被稀疏,生態環境脆弱。
為改變這一現狀,2012年,拉薩南山啟動高海拔植樹造林試點工作;2016年,“綠色圍城”工程逐步開展;2018年,與拉薩南山遙遙相望的北山也開始實施綠化行動。
2023年,為服務拉薩—山南經濟一體化發展,讓更多人享受南北山綠化工程建設成果,按照區黨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拉薩南北山綠化指揮部辦公室開展南北山綠化工程中期規劃調整工作,將雅江中游山南段納入到共同規劃中來。
拉薩市南山植樹的先行先試,成功實現了海拔3900米以上半干旱地區人工造林“零”的突破,為后續南北山綠化工程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經驗。10余年來,林業部門已篩選出油松、樟子松、絹毛薔薇、江孜沙棘等30余種適生和鄉土樹種,明確海拔3900米以下區域以營造喬木林為主,海拔3900米至4100米區域以營造灌木林為主,海拔4100米以上區域以封山育林育草(飛播造林)為主,并取得山地造林環境調控、耐寒樹種篩選等科研突破。
“等到南北山綠化工程全部完成后,拉薩將呈現出春有花、夏有蔭、秋有彩、冬有綠的美景,相當于多了600多座南山公園。年均可新增儲水約4980萬噸,固碳量約22.91萬噸,釋氧量約19.3萬噸,保肥量2.71萬噸,年生態價值14.85億元。”丁玉珂言語中滿是對將來綠水青山的憧憬。
綠色“長城”延綿百公里
有人說,這是一項改天換地的偉大工程,創造了高海拔地區人工造林的生態奇跡。
只要看一看這項工程截至目前的幾項數據,就可一目了然:先后有約950萬人次參與,帶動群眾增收30億元;截至2025年7月,累計完成營造林100多萬畝,總體成活率85%左右,部分區域達90%以上,建成蓄水池1452座,鋪設灌溉管線7085千米,安裝變壓器398臺,架設高低壓線路433.19千米,建設管護道路197千米,基本建成“水隨林走、電隨水走、路隨林走”的水電路配套工程保障體系,實現“五年增綠山川”的階段目標。
如今,從空中俯瞰拉薩河谷和雅江中游,拉薩市周邊、貢嘎機場周邊,藥王山、磨盤山等文化古跡場所,拉林、拉日、拉貢等高等級公路沿線,造林綠化已初具規模,徹底改變了昔日荒山禿嶺、缺林少綠的狀況。原生林草植被蓋度顯著提升,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野生動物數量持續增加,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望得見樹、看得見林”的滿眼綠色已融入各族群眾的日常生活。
萬事開頭難。這項歷史性偉大工程剛啟動時,也曾歷經坎坷。道路不通,運送樹苗只能依靠人背馬馱;水電設施匱乏,成為工程推進的“攔路虎”。
貢嘎縣江塘鎮江塘村村民布窮,在吉納片區工作已經有3年,回憶起剛開始栽樹的艱難,他說:“一次背3棵樹,好不容易爬了一段,踩到沙子一滑又退回去了。”
如今,所有營造林片區在前期部分企業探索實踐的基礎上,全部實現無人機吊運苗木,破解了南北山綠化工程復雜地形環境中的運輸難題,還減少了對山體植被的破壞。
拉薩數字經濟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用無人機每趟能載6至8棵樹,來回一趟只需要6分鐘,也就是說,一匹騾馬用一個小時運輸的20棵樹,無人機只需要20多分鐘。一天算下來,一臺無人機可以完成8至14匹騾馬的工作量,不僅安全還省時省力。”工程團隊還將智能灌溉系統、智能監測系統等先進技術應用到造林過程中,極大提高了造林效率和質量。
來自云南昆明的舒岐祥是拉薩市北山拉魯濕地生態修復片區的工程監理員,2023年大學畢業后就來到這里,他所在的片區海拔超過3700米。“這山很陡,一爬就是半天。”舒岐祥幾乎每天都要上山。
他嚴格把控整地、栽植、苗木等質量,排查用電、防火等安全隱患,督查生活垃圾、植被保護等環保問題……盡管工人換了一波又一波,舒岐祥始終堅守現場。
荒山不再、草木生長,山體變綠、家園變美的背后,是無數人的心血與付出。為統籌做好南北山造林綠化工作,自治區成立由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正任總指揮的拉薩南北山綠化指揮部,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負責、社會參與的組織體系。
拉薩南北山綠化指揮部辦公室聚焦設計、施工、驗收等工程環節,先后制定造林作業設計規則、技術規范要點、監理規定、檢查驗收辦法及實施細則等20余項工程管理辦法,為各項工作順利推進打下了基礎。
目前,我區70余家企業參與承包造林工作,共計承包造林23萬余畝,撬動社會資金約20億余元。
“南北山綠化工程是現代化建設的樣板工程。”丁玉珂說,“通過南北山綠化,能夠不斷滿足西藏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特別是美麗環境的向往,逐步厚植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家底’。”
綠水青山間的生態答卷
西藏素有“地球第三極”之稱,在生態領域具有特殊戰略地位,其生態狀況直接關系到青藏高原乃至國家的生態安全。但曾經,西藏部分地區存在風沙大、植被脆弱、國土沙漠化嚴重等問題。
生態,既是“國之大者”,也是西藏“四件大事”之一,保護好西藏生態環境,利在千秋、澤被天下。
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保障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歷史高度,堅持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抓好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工作,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生態環保部門瞄準“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這一目標,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西藏自治區頒布《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出臺《西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全面貫徹實施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的決定》《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加快建設美麗西藏的決定》等,環境權利保障法制體系不斷健全,為保障各族人民環境權利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制度支撐。全區各級林草主管部門通過實施南北山綠化工程、“雙重”規劃營造林項目等工程,推進全民義務植樹,鞏固鄉村“四旁”植樹行動成果,截至目前,已完成營造林建設任務512萬余畝。
放眼全區,西藏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的步伐更加堅實。我區大力實施防沙治沙、退耕退牧、還林還草、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成效顯著,生態安全屏障日益堅實。
如今的雪域高原,空氣純凈、湖泊澄澈、森林繁茂、草原遼闊,各族群眾享受著藍天、青山、綠水,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數據顯示,西藏森林覆蓋率提高至12.31%,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48.02%;全區主要城鎮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9.9%;主要江河湖泊水質優良、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土壤環境總體處于自然本底狀態,西藏依然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植此青綠,不負時代。新時代新征程上,全區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工作安排,全力以赴、攻堅克難,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貢獻力量。
采訪手記
綠意里藏著對家園的熱愛
通過衛星遙感技術監測南北山綠化工程可以明顯發現,2020年到2024年,拉薩市南北山植被指數變化趨勢總體呈增加態勢,2024年達到最大值,均值為0.554。通過氣象數據對比分析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對拉薩河谷生態系統的改善情況,以2024年與2015年對比,濕度增加了1.5%,年大風日數減少了1.5天,年極大風速減弱0.1m/s。
南北山綠化工程啟動以來,自治區氣象部門以常態化人工增雨(雪)作業等具體舉措為抓手,持續開展南北山綠化工程植樹造林、生態補償等特色氣象服務。
看著這些數據后,記者內心油然而生一種欣慰和自豪感。十年樹木,南北山綠化工程,初步成效已經顯現。
西藏首個規模化山體造林工程,其重要意義和偉大成就必然是西藏歷史長河里的一顆亮眼之星。因為綠色一直是人們對家園建設的美好愿望。在植樹點采訪,記者看到,盡管工作繁重,但每位工人都是輕松愉悅的狀態,臉上掛著笑容,時不時會談論起近些年的變化。
他們充滿信心地說:“看到苗木長勢良好,我們好像看到了不遠的將來樹木成林、郁郁蔥蔥的樣子。到那時,我們的家園青山環繞,綠水相伴,生態環境也會更加宜人。”
工人們親手栽下的是對美麗家園的熱愛,而讓樹成林、沙歸土,讓綠色蕩漾進每個人眼里,是南北山綠化工程中所有人的希望。
講述
丁玉珂:“西藏林業生態建設史上前所未有”
“南北山綠化工程受重視度之高、覆蓋面之廣、參與人數之多、規劃期之長,在西藏林業生態建設史上前所未有,實現了工程建設系統化、管理科學化、制度規范化,開啟了西藏新時代林業建設現代化的新征程。”這是拉薩南北山綠化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丁玉珂幾年來最深刻的感受。
2021年7月,自治區黨委、政府作出實施南北山綠化工程的重大決策部署,成立了拉薩南北山綠化指揮部,下設拉薩南北山綠化指揮部辦公室。
自到拉薩南北山綠化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以來,丁玉珂認領包保造林任務940畝,參與起草完成《南北山綠化工程驗收實施細則》等規章制度20項,開展造林質量與進度的檢查督導,形成南北山立地分類與宜林性評價、南北山樹種選擇與典型造林模式等多項成果,于2023年被評為全區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個人。
“這是一項惠及各族群眾的民生工程。”說起南北山綠化工程,丁玉珂贊不絕口,“我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工程實施3年多來,從見縫插綠和建設每一塊綠地做起,提高了全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激發了全區各族人民參與綠化的熱情,不斷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環境、美好生活的向往。”
丁玉珂從2016年起開始參與拉薩市的造林綠化工作,探索實踐南北山到底能不能造林的問題。
丁玉珂說,面對石質山地、土地瘠薄的困難立地造林,難度顯而易見。但通過全區各級技術力量以及管理力量的下沉,通過抓整地關、苗木關、栽植關、管護關,通過為參與拉薩南北山綠化的造林企業、各族農牧民務工人員提供現場技術指導,目前,南北山綠化工程累計完成營造林100萬余畝。昔日荒山變綠林,拉薩南北山綠化架構基本形成,“五年增綠山川”階段目標基本實現。
丁玉珂深有感觸地說:“南北山綠化工程取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生共贏,得益于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負責、社會參與的組織體系。”
南北山綠化工程是一項“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戰略任務。丁玉珂說:“我們將繼續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之以恒推進國土綠化行動,不斷提升綠化品質和‘顏值’,努力實現‘荒山綠起來’到‘環境美起來’,把人民對滿眼綠色、清新空氣、舒適環境的所需所盼變為美好現實。”
布窮:“親手栽下的樹苗肯定會長成大樹”
沿著雅江河谷驅車來到南北山綠化工程貢嘎縣吉納片區,從山腳下攀爬而上,綿軟稀松的沙土令人格外吃力。
記者見到貢嘎縣江塘鎮江塘村村民布窮時,他正在給樹苗施肥,臉曬得黑紅,但洋溢著燦爛笑容,粗糙的手上布滿厚厚的繭,像一個個不起眼的勛章。
站在山頂,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放眼望去,雅江水靜靜流淌,山坡上一棵棵松樹長勢喜人,已然有連綿成片的勢頭,樹苗空隙間,三三兩兩的工人正在勞作。
南北山2024—2025年度(山南段)營造林先造后補工程—吉納鞏固提升片區,占地總共2046.7畝,共栽種24萬余株、9種樹木,今年共投入勞動力10184人次。
布窮家有4口人,他在吉納片區上班已經3年了。“農忙時還可以照顧家里,一年下來收入非??捎^。”布窮說,“現在南北山綠化工程已經成為我們增加收入的一個重要途徑。”
2022年剛到吉納片區上班時,因為工資比其他工種高一些,布窮被分到運送樹苗組,和工友一起背樹苗上山,一次最多背3棵,一天下來要背40趟左右。“這片山都是沙土,經常背到一半,腳下一滑又退回去了,肩膀都被勒出了一道道印子。”布窮說,“人背了一個月左右,因為效率太低,就換成了拖拉機。”
拖拉機一趟能裝500多棵樹苗,卸在半山腰處,布窮和工友們再分發到各個植樹點,效率提高了一大半。
無人機吊送樹苗是南北山綠化工程的一項創新運用。記者了解到,今年,吉納片區投入6臺無人機,不足2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全部工作,還能將樹苗直接運送到點位上,運輸效率提高數倍,更減少了對山體植被的破壞。
“水隨林走、電隨水走。”在高山植樹,水電供應是必須攻克的難關。記者在現場看到,滴灌管線已經鋪設完畢,噴灌設備正在有序作業。吉納片區已經實現噴灌、滴灌全覆蓋,供電保障完善,為澆灌樹苗提供充足電力,不僅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還避免了過度灌溉對土壤結構造成破壞。
看著眼前的漫山翠色,布窮自豪地說:“以前這片山上光禿禿的,能生長的只有沙棘,每年到秋冬季風沙很大。現在氣候變好了,環境越來越優美,我們親手栽下的樹苗肯定會長成大樹,到時我們拍照發到朋友圈肯定會很美。”
種一片、活一片、綠一片,無數個“布窮”正在憑借這種信念,助力“五年增綠山川、十年綠滿拉薩”藍圖一步一步走向現實。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