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丨荒坡上演美麗蝶變,“三跑田”變身“聚寶盆”
“轟隆隆……”近日,在肥城市安駕莊鎮曹家林村坡耕地治理現場,多臺挖掘機正開足馬力平整土地,原本高低錯落的荒坡被削高填低,一眼望去,31.33公頃土地已初顯“田成方、路成網、溝相同、渠相連”的現代田園輪廓。“過去這片坡地‘掛’在山上,種糧靠天收,撂荒多年。現在好了,村里統一治理,不僅多出6.67公頃良田,還搭上了鎮里千畝田園綜合體的快車!”正在現場查看進度的曹家林村黨支部書記趙衛仿難掩興奮。
今年以來,當地錨定“產業興鎮、鄉村共富”目標,把坡耕地治理作為破解山區村發展瓶頸的“金鑰匙”。曹家林村南、北兩片區共整合各級資金210萬元,用“去高填低、開荒拓灘”的精細化改造,讓“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蛻變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這不僅是對“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國家戰略的生動踐行,更打開了山區村“向山要田、向地要效”的新空間。
“治理不是終點,效益才是目標。”安駕莊鎮黨委書記楊仁峰的話點明了治理的深層邏輯。北片區24公頃集中連片田正進行表土覆蓋,未來將融入鎮“千畝田園綜合體”,以觀光農業為核心,串聯特色種植、生態養殖與農旅融合項目;南片區7.33公頃治理完成的坡地上,省農科院專家指導的丹參苗長勢喜人。兩片區將形成“春賞花、夏摘果、秋采參、冬養生”的四季體驗帶,通過輪作互補,預計帶動周邊7個村集體年均增收30余萬元。
土地活了,產業跟著“旺”起來。在坡地治理區東側,45畝林果“一塊田”內,3000株秋月梨和山東酥梨舒展枝葉。“這些梨樹長勢正好,明年就能掛果,一棵樹保守估計產10公斤,按市場價每公斤10元算,這片林子就是30萬元的‘綠色銀行’。”鎮林果工作負責人劉海峰的賬本里,算的不僅是經濟賬,更是“生態富民”的長遠賬。從靠天吃飯到“點土成金”,山區產業正沿著“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路徑穩步升級。
如果說坡地治理筑牢了“錢袋子”,坑塘整治則充盈了“幸福感”。村西頭曾臭氣熏天的垃圾坑塘,經村“兩委”嚴格履行“四議兩公開”程序,投入近20萬元回填土方6000立方米;今年又爭取水利部門美麗移民村項目資金,建成占地3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黨群“連心亭”、健身器材、太陽能路燈一應俱全,還同步修通了連接廣場與村主干道的硬化路,方便村民往來。“以前繞道走,現在成了‘網紅打卡地’,早晚跳廣場舞的有100多人!”村民肖儒明的笑臉上,寫滿了“人居環境整治”帶來的民生溫度。這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改造,更是鄉村精神風貌的重塑,讓“物質富裕”與“精神富足”同頻共振。
曹家林村的蝶變,不僅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命題,更以“安駕莊樣板”回答了“山區村如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之問:只要找準小切口、建立好機制、算清綜合賬,就能把“劣勢山”變成“優勢山”,讓“窮山溝”邁向“共富路”。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鄭凱 通訊員 紀宗玉 穆姝琪 審核 聶艷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