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廠房成為“新網紅” 工業遺產煥新成為文旅“破圈”密碼
央視網消息:近年來,隨著一批老廠區改造項目的陸續落成,曾經廢棄的礦山變成了人人向往的打卡地,曾經轟鳴的車間變身沉浸式博物館,廢棄的倉庫蛻變為“精神糧倉”,這跨越了時空工業遺產的“重生計劃”,讓承載著城市記憶的老廠房重新脈動了起來。江西上饒望仙鄉的望仙谷曾經是個廢棄礦山,當地積極探索“生態修復+文旅”模式,將昔日的廢棄山打造成平均每天游客量上萬人次的網紅景區,走出一條從“賣石頭”到“好生態”的綠色富民之路。
烈日炎炎的暑期,望仙谷內卻是一片清涼歡騰。在花崗巖河道形成的漂流區域,游客們身著救生衣,乘坐皮劃艇順流而下,全程歡笑聲不斷,清涼的水花從四面八方襲來。
望仙谷所在的望仙鄉曾被譽為“石材之鄉”,盛產花崗巖,石材加工廢水排放到溪谷后,容易破壞環境,2007年被叫停。
為改變山鄉面貌,當地政府引進專業團隊進行生態修復,發起“拯救落寞鄉村,再造新故鄉計劃”。依托獨特的花崗巖峰林地貌,濃郁贛派風格的民宿依山而建,咖啡屋、酒吧、文創店鋪穿插其間,曾經被污染的花崗巖河道也被打造成如今火爆的山谷漂流。懸崖民宿、山谷夜景等一系列的變化,讓望仙谷“人氣”旺了起來,當年的廢棄山谷變成了如今的打卡“網紅地”。
今年暑期,望仙谷單日接待游客量最高達2萬人次。景區還不斷豐富旅游產品,推出“漂流+景區門票”的套票組合,吸引更多游客。景區負責人表示,今年暑期游客量持續增長,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漂流項目特別受歡迎,很多游客都是沖著漂流來的,同時也帶動了景區其他消費。接下來將不斷挖掘文化內涵,引入更多非遺項目和文化活動,讓游客有更好的體驗。
重慶:老廠房煥發新生命 工業博物館成為新地標
重慶工業博物館位于重慶市大渡口區,它由部分老重鋼型鋼廠廠房改造而成。從2019年9月開放以來,這里已經變成了以博物館為內核,集合文化、商業和旅游多種業態共同發展的文博新地標,老廠房煥發出“新生命”。
走進重慶工業博物館,立即映入眼簾的就是鎮館之寶——1905年英國生產的8000匹馬力雙缸臥式蒸汽原動機。在整個園區,觀眾既可以觀看展現漢陽鐵廠西遷歷史的“鋼魂”館,也可以在主展館欣賞到“百年風華——重慶工業發展史基本陳列”,了解重慶這座城市的工業底蘊。
工業遺址公園布置了汽車裝備展覽,還有十多座川美藝術家用廢舊的機器設備構建的工業雕塑景觀,體現了濃重的后工業風格,成為了新的打卡點。重慶工業博物館也是重慶市科普基地,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會有不少團體來到這里進行教育和學習活動。
近年來,重慶市積極探索以文化旅游為抓手,以美好生活為中心的城市有機更新模式,通過營造新場景,全面提升城市的人文品質、生活品質,打造了渝中區鵝嶺二廠、江北區北倉文創街區等老舊廠房改造項目。重慶提升老舊廠房價值,打造消費新場景的實踐取得了積極成效。
山西陽泉:水泵廠變身“文化園區”打造城市新地標
在山西陽泉,一座擁有70多年歷史的水泵廠經過改造,創新改造為集閱讀、休閑、文化展示于一體的文化園區。
這里曾是陽泉水泵廠的制芯車間,在機器的轟鳴中見證了工業的發展歷程。2020年廠區騰退之后,當地政府把這里改建成了文化園區,讓工業遺產再度煥發出了生機。斑駁的磚墻、裸露的鋼梁,依然保留著當年的工業印記,但內部卻煥然一新,成為市民的“精神糧倉”。在這里,讀者可以捧一本書,享受靜謐的閱讀時光。
原本的車間結構被改造后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工業風格。對于當地居民來說,在這里更有一種特殊的記憶共鳴。
在過去,陽泉水泵廠作為當地重要的工業基地,機器轟鳴,工人們日夜奮戰在生產一線;而現在,舊廠區變為文化園區,市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工業遺跡感知城市文脈。如今,這里不僅是市民的閱讀勝地,更成為網紅打卡地,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感受工業與文化的碰撞,目前已接待游客達280萬人次。這種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的模式,為城市更新提供了新思路?!瓣柸洃洝?947文化園”負責人表示,保留老建筑的原有形態、結構和工業痕跡同時,融入現代生活和建筑元素,創新利用方式,使工業遺產與現代城市功能相融合,進一步釋放文旅消費潛力。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