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花集團:一粒花生榨出百億大產業
■ 編者按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推出“走在前、挑大梁·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專欄,派出記者深入各產業鏈上的骨干企業蹲點采訪,展現山東加快全產業鏈布局、建鏈補鏈延鏈強鏈的典型成效,以及企業攻克關鍵技術、做大做強品牌的生動實踐。敬請關注。
7月21日,萊陽市羊郡鎮大棚蔬菜種植基地里,一畦畦碧綠的芹菜長勢喜人。基地負責人王志廣自豪地說:“今年芹菜長得品質好,產量也高。之前種的黃瓜,一出棚就被搶購一空。”
底氣,源于用上了水溶肥。
山東魯花地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衛青說,花生餅是榨油后的副產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糖、維生素、礦物質,是優質的蛋白原料,在植物生長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魯花集團通過提取花生餅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肽,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樂地生”花生蛋白肽水溶肥,可使大田作物更綠色更高產。
作為國內花生油第一品牌,魯花集團以一粒花生,撬動了“種子培育-訂單種植-精深加工-副產品綜合利用-高附加值產品研發”的綠色循環花生產業鏈。
花生品質與產量,直接影響著整個產業鏈的發展。魯花集團深知“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多年前就成立農業科技推廣公司,開啟了高油酸花生的育種研發征程。
“高油酸花生良種的研發培育是個漫長的過程。在魯花,這是一場必須要拿下的花生‘芯’戰。”魯花集團董事長孫東偉強調,近10年投入資金超10億元,培育出十余個高油酸花生良種。2017年9月,魯花集團首次推出了油酸含量達75%以上的高油酸花生油。
高油酸花生不僅畝產高,每噸收購價格也比普通花生高出1000—1500元。目前,魯花集團在山東、河南、江蘇、遼寧、內蒙古等地建設高油酸花生種植產業集群,發展了10萬多畝良種繁育基地和1000多萬畝種植原料基地,帶動農民致富的同時,也從源頭上保障了花生油的食用安全。
只實現種子破局還遠遠不夠,加工環節的技術更為重要。魯花集團生產車間里還藏著更絕的活計——5S純物理壓榨技術。該技術是對傳統壓榨技術的革命性升級,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花生的天然營養與醇香。這套工藝技術推出后,國家相關部門也重新修訂了花生油的相關標準,這標志著5S物理壓榨工藝正式引領行業,進入食用油鮮香、健康并舉的新發展階段。
5S物理壓榨工藝這么好,可不可以用在別的油脂加工上?
說干就干,魯花集團隨即開啟了5S物理壓榨工藝在花生油外的第一次技術性延展——在行業中首個推出葵花仁油產品。隨后又針對不同的油料作物進行了創新研發。目前形成了以花生油為主,壓榨葵花仁油、低芥酸菜籽油、亞麻籽油等多品類為輔的產業布局。
“在食用油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持續創新與堅守品質,始終是魯花的破局之道。”孫東偉說,從一粒種到一條鏈,魯花集團已成為以花生油為主導,橫跨食用油、調味品等多個行業的大型糧油企業。現擁有47個生產基地,食用油年生產能力150萬噸,調味品年生產能力30萬噸,米、面年加工能力50萬噸。年銷售收入連續30多年持續增長,目前已達數百億元。
(大眾新聞記者 董卿 楊秀萍)
■記者手記
創新與品質從來不是二選一
采訪中,作為“賣油郎”的魯花集團,卻倡導消費者少吃油。初看有些不理解,隨著采訪深入就明白了。原來魯花集團依靠科技創新,利用5S物理壓榨工藝,生產出濃香、高油酸的好產品,實現了讓消費者“少吃油、吃好油”。
對產品品質嚴格把控,魯花集團力求做到極致:從源頭抓起,各地原料信息員深入田間地頭,跟蹤花生長勢;加工時每個環節都有詳細跟蹤記錄,每一批次產品都要經過嚴格檢測并做到可溯源;為了避免油脂在太陽下暴曬變質,把油罐全部建在空調室內,恒溫儲存油品;在食品行業,企業一般將產品分成不同等級,定不同價格,但魯花集團卻堅持分類不分級,全部產品一個標準。
創新與品質從來不是二選一,而要雙軌并行。那些堅持“左手握技術革新、右手抓匠心質造”的長期主義者,終將在消費者心中種下常青樹。
(大眾新聞記者 楊秀萍)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