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頭條丨日記里的改革故事——一位行政審批服務一線人員眼中的市場準入便利化改革之路
楊強是泰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的市場準入科副科長,大家都喜歡喊他“老楊”。多年來,他扎根工商登記一線,用專業與熱忱書寫著政務服務的暖心篇章,成為企業群眾心中的“貼心人”。
一座城市的蓬勃脈動,源自千萬市場主體的同頻共振。作為我市市場準入便利化改革一線的“把關人”,老楊將自己的工作感悟寫進了日記。翻開老楊的工作日記:一頁頁文字,展示的是老楊從事工商登記業務的政務記憶;一幕幕場景,浮現的是老楊奔赴一線為企服務的瞬間;一項項改革,凝聚的是我市政務服務工作者緊貼企業需求勠力改革創新的深厚情懷。
從“月月跑”到“半日結” 一門集中一次辦好
“真沒想到,不用注銷個體工商戶,一天就完成了企業轉型,連食品生產許可證都保留了,還能繼續用原來的店名。”說起前不久的轉型經歷,坤誠食品科技(泰安市)有限公司負責人難掩興奮。原本繁瑣的“個轉企”流程,如今變得如此便捷高效。
據統計,今年1至5月,泰山區已有12家個體工商戶直接變為“企業主”。
老楊在日記中寫道:“柳梢聽得黃鸝語,此是春來第一聲。我作為常年從事審批一線的工作人員,不僅是‘一門集中一次辦好’改革的見證者,也是見證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的經歷者。”“今天給坤誠食品加工廠辦理了手續,以前注冊個公司,需要來回跑很多次,辦成至少需要一個月。現在材料齊全了,半天就辦完了。通過‘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次提交、一窗受理’就能一次辦好。看著負責人開心的笑容,我覺得一切都很值得。”
老楊日記中所說的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是我市助力民營企業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我市聚焦提升民營企業準入便利度,為企業提供企業信息變更“一件事”和“個轉企”一件事高效辦成服務,推動民營企業“穩存量、促增量、提質量”;聚焦促進民營企業“新陳代謝”,實施歇業“一件事”集成改革,推動企業注銷“一件事”和企業破產信息核查“一件事”落實,實現民營企業“停機保號”和“安全退出”。
截至目前,通過“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全市累計辦理業務2.5萬余件。
從“窗口內”到“廠門口” 增值服務送春風
方便群眾就近辦,政務驛站成了前哨站點。薈品倉項目開業前期,泰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從照前指導到“申前勘”打出“組合拳”,陪跑員隊伍深入園區政務驛站,針對不同業態為商戶定制“個性化服務包”,同時為商戶提供從材料準備到證照領取的“全鏈條”幫辦服務,讓商戶實現“零跑腿、快入駐”。
“感覺泰安政務進入了增值化時代,市局打造了親清會客廳、民情企工作室、楊曉工作室,開展靶向政策宣介,快速響應企業訴求。在泰山區升級了泰政惠企服務中心,推出了創新創業陪跑員制度,我們的陪跑員會主動走進園區,把服務送到企業‘家門口’。我作為‘陪跑員’的一員,感覺一直在和企業共同成長。‘陪跑’不只是陪伴,還意味著組織、協調和引導。看著企業一步步成長,很欣慰。”老楊的日記中記錄著自己的“陪跑”心得。
目前,通過搭建政企交流服務平臺,我市深化拓展民營企業增值化服務,圍繞做實做優民營企業“育新、培強、融合”文章,搭建政企交流服務平臺,快速響應企業訴求,統籌政府側、市場側、社會側資源,協助民營企業在金融、人才、法律等方面拓展增值服務,推進為企服務“一站集成”。
從“接投訴”到“送錦旗” 一劑“良方”解民憂
綜合服務窗口雖小,卻承載著民生之重。在老楊的日記里,提到了曾在幾年前投訴過他的張女士。
“‘我要投訴!這家商戶是你們審批的嗎?這個門頭房是我的。我在使用‘用電號填報方式’申請營業執照時,系統提示我‘該經營場所已經被其他市場主體頻繁注冊’,我根本就不認識這個營業執照上面的人,也從來沒有出租過。”老楊在日記中提到,當時,張女士激動地撥打了投訴電話,詢問自己家的門頭房地址為什么與其他商戶地址重合。
原來,由于張女士產權信息不慎外泄,被不法分子找到了可乘之機,導致張女士的門頭房地址被其他公司冒用登記為經營場所,張女士在申請營業執照時,提示該地址已被其他公司注冊,為張女士帶來了困擾。出現這一情況原因在于,之前系統不能通過信息共享的方式對數據信息進行查驗,填報方式單一,攔截與提醒短信功能未設置。
“住所登記標準化改革后,系統進行了優化升級,實現了部門間數據共享,增加了填報方式種類,并增設了短信發送及驗證功能,能極大地方便企業進行注冊,并且能有效防范虛假地址注冊……關于虛假地址登記的投訴今后將不再發生。”這是老楊日記中的一段話。老楊還在日記中寫道:“最近,市民馮彬先生為自己的門頭房注冊營業執照時,只填寫了用電號的相關信息,系統就自動檢索帶出了馮彬先生門頭房的具體地址,并自動向其手機號碼發送了短信驗證,他只用了10余分鐘就完成了營業執照注冊。馮先生在驚嘆我們辦事效率之余,給我們送來了錦旗。”
深化改革永無止境。近年來,我市推行住所登記標準化改革,聚焦住所(經營場所)客觀存在、合法使用,探索實施不動產登記地址、電力地址、托管地址、房屋租賃備案地址等填報方式,通過部門間數據共享,核驗申請人申請登記的住所(經營場所)客觀存在且依法擁有所有權或使用權,為民營企業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提供簡化或免收相關證明材料等便利化服務,全面提高民營企業注冊地址申報的真實性。
從“難以展示”到“自主畫像” 推動泰安品牌加速“出圈”
政務服務窗口是營商環境的試金石,直接關系市場各類經營主體的獲得感和發展信心。在傳統經營項目公示模式下,民營企業往往只能被動接受信息公示,難以自主展示特色與優勢。
自“企業經營范圍自主公示”實施以來,我市推行“自選+確認”模式,引導企業“自主畫像”,通過企業開辦“一窗通”服務平臺一鍵勾選、自主展示,深挖地域特色,推動泰安品牌加速“出圈”。我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名城,地理標志產品、非遺產品、農林產品資源豐富,享譽全國。截至目前,我市已梳理涉及批零、制造、餐飲等行業的特色條目1300余個。泰山螭霖魚、肥城桃木雕刻、泰山剪紙、孔莊粉皮、演馬牛肉等地方特色項目已成功入選泰安市特色經營范圍名錄。
改革的生命力在于便捷高效。“現在掃描我們營業執照上的‘企業碼’可以直接展示我們企業的特色產品,像‘泰山艾草’‘泰山炒雞’‘泰山黃精’等,不僅突出了我們的經營特色,還讓我們泰山的這些優質農產品得到了更好的宣傳推廣。”老楊在日記中寫道,“長期以來,營業執照經營范圍表述相對固化,難以承載新業態的蓬勃生機與地域產業的獨特魅力。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小小的廣告牌精準點亮市場主體的‘特色之光’。”
市場準入便利化改革的一線實踐,是我市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動縮影。
在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上,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歇。從辦事窗口到企業車間,從政務服務到市場培育,我市正以更大的改革魄力、更高的服務質量、更實的惠企舉措,持續擦亮營商環境“金字招牌”,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隨著改革紅利的持續釋放,必將有更多的市場主體在這片沃土上茁壯成長,書寫更加精彩的發展新篇章。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蘇婷 審核 聶艷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