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氣水,傳統中成藥的多元魅力,你了解多少?
暑熱炎炎,很多家庭必備的解暑良藥“藿香正氣水”應用廣泛,下面由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專家為大家講解有關“藿香正氣水”的知識。
藿香正氣的前世今生,源自經典的解暑良方
藿香正氣散
藿香正氣水來源于方劑“藿香正氣散”,記載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這是由宋代太醫局編撰的處方書籍,這是歷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頒布的成藥藥典,收錄了民間常用的有效中藥方劑和一些太醫院秘方,其療效都是經過臨床驗證和官方認可的。
藿香正氣散記錄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二 ·治傷寒》篇:治傷寒頭疼,憎寒壯熱,上喘咳嗽,五勞七傷,八舨風痰,五般膈氣,心腹冷痛,反胃嘔惡,氣瀉霍亂,臟腑虛鳴,山嵐瘴瘧,遍身虛腫,婦人產前、產后,血氣刺痛。小兒疳傷,并皆治之。
組方
大腹皮、茯苓(去皮)白芷、紫蘇(各一兩),陳橘皮、苦梗、白術、厚樸(取粗皮,姜汁炙),半夏曲、甘草(炙、各二兩),藿香(去土,三兩)。
藿香正氣散的名字也很有趣,中醫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藿香正氣散的方名意為“能正氣之不正也”。其實在書中有三個正氣散,除了藿香正氣散,還有正氣散和不換金正氣散:不換金正氣散為平胃散加藿香、半夏。正氣散為不換金正氣散去蒼術加白術,均可治療傷寒嘔惡。
藿香正名溯源,從“霍亂”古義到廣藿香入藥
廣藿香
君藥藿香,古人認為藿香這味藥可以治療“霍亂吐瀉”,又因氣味芳香,故名“藿香”。
這個“霍亂”并非是現在所指的霍亂弧菌引起的霍亂病,而是指由于濕邪阻滯而導致的胃腸氣機失常,嘔吐泄瀉的現象。
《醫學入門》上講“藿,豆葉,葉似藿”。這里有兩種藿香,第一個“藿”代表中藥“藿香”為廣藿香,后一個“藿”為植物藿香,也叫“土藿香”,俗稱“合香”,也是氣味芳香,味道更是美味,可以做菜炒雞蛋、炸著吃、做香料,兩種藿香長得很相似,因土藿香曬干后味道很淡,因此藥典只收入“廣藿香”為中藥藿香。
解暑≠中暑?關鍵在辨清陰暑與陽暑
陰暑與陽暑
關于藿香正氣散的適應證,被人們熟知為“解暑”,這個“暑”是中暑嗎?
《景岳全書·暑證》記錄,暑本來是夏季的熱病,有中暑而病的,有因暑而致病的,因此分為陰暑和陽暑,陽暑與陰暑截然相反,如冰火兩重天:
“陰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人們暑天貪涼,暑月受寒,所以陰暑屬于傷寒,治療要用溫散的方法。若過食生冷,寒涼傷了脾胃,有嘔吐、腹瀉、腹痛的癥狀,這時候就用到了藿香正氣散以溫中解表。
“陽暑者,乃因暑而受熱也”,“頭痛煩躁,肌體大熱,大渴大汗,脈浮氣喘,或無氣以動”,相當于現在的熱射病,如果陽暑陰暑不分,陽暑時也用了偏辛溫的藿香正氣散,無疑是火上澆油,熱上加熱。
“藿香正氣”的前世應用廣泛,今生更是家喻戶曉,藿香正氣水在傳統藿香正氣散基礎上去桔梗、白術,加蒼術,包含有平胃散的平胃之義,攜帶服用方便,又拓展出了好多其他用途,比如外用止癢消炎等。
注意事項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藿香正氣水安全有效,但因增加了酒精,老人、孕婦、幼兒,對酒精過敏、駕車、有服用頭孢類抗生素的人群都應慎用藿香正氣水。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于冰冰 通訊員 劉巖 審核 晁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