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說】美關稅政策讓本國餐飲老板“愁白頭” 斥政府“硬著頭皮應對”言論
中國日報網7月11日電 民以食為天,餐飲業在全球都是支撐民眾消費的支柱產業之一。然而自4月2日起,美國的關稅政策導致從進口食材、設備到包裝材料的成本大幅上升,對本國餐飲業造成了顯著沖擊。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NBC News)報道,美國政府宣布所謂“對等關稅”當天,科羅拉多州鷹鎮餐廳老板史蒂夫·哈默緊急采購了7箱共200磅的金槍魚。“那天我可能多了一萬根白發,完全慌了神。”他回憶說。廚房經理雖對其塞滿冰箱的行為頗有微詞,但哈默解釋此舉是為規避關稅生效后的漲價風險。

?
美政府發動的“貿易戰”造成的成本壓力通過供應鏈層層傳導,給規模較小的餐廳和食品加工商帶來“巨大壓力”。以餐廳消耗品為例,一次性碗價格上漲25%,價格自3月以來從每箱約25美元漲到35美元;每天要用掉好幾箱的一次性手套價格同樣上漲,從1月份的32美元漲到最近一次訂購的39美元。
企業自救呈現兩極分化趨勢:哈默選擇轉向數字業務以維持運營,稱自己有責任讓生意撐下去;而與白宮“咫尺之遙”的開業于1960年代的克萊德連鎖餐廳則不得不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據法新社報道,三個月來,進口成本的上升侵蝕了利潤空間,并推高了消費價格。克萊德連鎖餐廳總監約翰·菲林克斯透露,葡萄酒、咖啡等進口商品價格已上漲50美分至1美元,部分原料成本半年間上漲20%至30%。

?
“至于烈酒、啤酒和葡萄酒,我們進口的葡萄酒多來自歐盟,目前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產品受影響最大。”他說,盡管公司努力避免將額外成本全部轉嫁給消費者,但“當前經濟形勢下,消費者不愿多花錢”。

?
當被問及美國政府的貿易戰是否對其生意造成負面影響時,哈默表示:“我不斷從政府那里聽到,我們應當忍氣吞聲,硬著頭皮應對,然后繼續干下去。這是恃強凌弱式的管理,我討厭這種做法。”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