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銘記歷史 以鐵證捍衛真相
泛黃的報紙雖然脆弱,卻承載著一段不容篡改的歷史記憶,更是一份日軍侵華不可辯駁的鐵證。近日,在全國上下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之際,泰安毛公山紅色文化博物館入藏了一份1938年日本《朝日新聞》原件。這份發黃的報紙以侵略者的視角,如實記錄了日軍侵占泰安、肥城的歷史罪證。報紙版面時間顯示為1938年1月2日,頭條標題寫有“元旦,津浦線凱歌占領泰安肥城”等字樣。這份《朝日新聞》以侵略者的母語,記錄了他們自己犯下的罪行,這種“自我指證”的史料具有無可辯駁的權威性。報紙上的鉛字,永遠定格了侵略者的狂妄。
文物無聲,卻訴說著民族傷痛,更強烈地提醒著我們:和平需要以真相為基礎。真相或許會暫時被遮蔽,但永遠不會被消滅;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終將到來。報紙中那些標榜“皇軍偉業”的文字,實則是刺刀下的血腥征服;那些炫耀“戰線推進”的報道,掩蓋不了燒殺搶掠的暴行。這些用鮮血寫就的歷史,與報紙上的侵略敘事形成尖銳對比,揭示出軍國主義美化戰爭的虛偽本質。這張來自侵略者本土的報紙,成為一面映照歷史真相與人性的明鏡,提醒我們:唯有正視歷史,才能避免重蹈覆轍;唯有銘記真相,才能守護和平未來。
當前,日本右翼勢力仍在篡改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妄圖扭曲歷史。而這份報紙作為新的罪證,恰似一記響亮的耳光,打碎了歷史修正主義的迷夢。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加大了對抗日戰爭歷史的挖掘和研究力度,眾多新的抗戰紀念館相繼建成開放,并且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擴充展品。這些沉默的證物構成不可撼動的證據鏈,讓一切否認侵略的謊言無所遁形。每一份罪證都是對日本錯誤行徑的有力回擊,讓世界看清日本軍國主義曾經犯下的滔天罪行。當越來越多的史料被系統整理、公開研究,歷史的真相就會愈發清晰,任何美化侵略、歪曲史實的企圖都將無處遁形。在這個意義上,每一件紅色文物都是活的歷史見證者,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座無形卻堅不可摧的“記憶長城”。
站在七七事變88周年的節點回望,泛黃的《朝日新聞》仿佛在向我們訴說:歷史從未遠去,它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當下。從泰安到全國,從1938年到2025年,這張報紙連接著過去與現在。泰安作為山東抗戰的重要戰場,曾涌現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泰安地區的抗戰史,是中國人民不屈斗爭的縮影。當泛黃的報章與鮮紅的記憶重疊,這段跨越八十余載的歷史回響,再次為我們敲響警鐘:歷史的真相不容篡改,民族的記憶必須永存。讓抗戰記憶融入民族血脈,將血火淬煉的抗戰精神轉化為奮進動力,這正是對歷史最深沉的告慰,對未來最有力的把握。
唯有銘記苦難,方能捍衛和平。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這樣一份報紙,超越了單純的文物價值。它既是侵略者自掘的墳墓,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基石;既是歷史研究的珍貴素材,更是面向未來的警示鐘聲。它在展柜里靜靜訴說著一個真理:任何試圖篡改歷史的行為,都將在鐵證面前化為齏粉;而一個銘記歷史的民族,必將擁有不可戰勝的未來。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評論員 李孌鸞 審核 聶艷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