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燈天使】泰安市中心醫院市立院區創傷外科護士胡月——“骨”道熱腸里的生命溫度
在泰安市中心醫院市立院區創傷外科,護士胡月的身影是病區里一道篤定的風景。當車禍重傷患者血壓驟降的呼喊響起,走廊中便能看到她推著搶救車的身影,監護儀數據異常,警報剛剛響起,所需藥物便已備妥。“胡護士的預判能力總‘快半拍’,她能根據監護數據變化提前備好可能需要的藥物,這種默契是無數次實戰積累的直覺。”是病區醫生們給予她的評價及肯定。
鋼與柔:在力學支點上重建生命
胡月認為,骨科護理是“鋼釘與玫瑰的雙重修行”,需要懂生物力學的剛,更要有人文關懷的柔。病區的走廊里,她正在指導髖關節置換術后的患者使用助行器。李女士是一名90歲的老人,胡月根據臨床護理中應用ERAS的全階段康復護理流程,和醫生溝通后,術后當天指導患者下地,每日蹲在老人床旁,雙手穩穩托住患者的小腿,引導老人完成踝泵訓練。她說“真正的創傷修復不僅是縫合傷口”,口袋里的記事本記錄著老人的康復進程,康復后老人感動地說:“我以為我再也站不起來了,是小胡給了我希望。”
不久前,42歲的建筑工人王先生從三米高處跌落,腰椎壓縮性骨折伴著多處挫傷。被送到病房時,他忍著劇痛念叨:“我不能,我癱了,老婆和倆孩子咋辦……”作為家里的頂梁柱,王先生卻拿不出面對傷痛的勇氣。了解了患者的情況,術前,胡月蹲在床邊詢問王先生的想法,耐心地向他解釋手術方案,“您這傷有明確方案,早期康復能保住勁兒,咱別自己嚇自己。”一句接著一句溫柔的叮囑卻充滿了鼓舞人心的力量,王先生在她的耐心溝通下,重拾面對手術的信心。
心與骨:修復患者生命的尊嚴
術后疼得厲害,第一次練翻身,王先生疼得臉色發白:“不行,太疼了,我是不是好不了了……”看著王先生的表情像被揉成一團的紙張,胡月心里知道他承受了怎樣的痛苦。她沒有急于催促,先按醫囑給止痛藥,教王先生慢慢喘氣放松,等他緩過來,再輕輕說:“咱就試一點點,我托著您,您能翻過身來。”胡月穩穩撐住王先生的腰,帶著他一點點翻,每挪動一下,胡月就大聲激勵:“這手臂勁兒使對了!”“腰比上次松快多了!”……為了減輕王先生的痛苦,胡月主動尋找主治醫生調整了止痛方案,讓他能咬咬牙練下去,不至于半途而廢。
胡月用雙手托住的不僅是傷腰,更是一個父親即將坍塌的尊嚴與守護家人的底氣。從需人抱持翻身,到顫巍巍扶助行器站起,雙腳站穩那刻,王先生眼眶發紅:“胡護士,你看我真的站起來了……”
作為創傷外科的護理帶教老師,胡月多次獲得優秀帶教老師的稱號,她注重創新帶教方式,以適應護士實習生在不同心理發展階段的需求。她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制訂適宜本科室的教學方案,強調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并通過組織查房和參與醫護一體化查房,實施磁性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胡月根據本科室的3D打印模型給予實習生生動的講解解剖結構及手術方式。“看,這塊骨骼標本的紋路多像年輪”,她握著年輕護士的手觸摸教學模型,“我們守護的不僅是解剖結構的復原,更是讓每個生命重新找到支撐自己的力量。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記者 邢季萌 通訊員 孫魯滕 審核 晁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