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密鑰”解鎖鄉村振興全新密碼
在肥城市儀陽街道,一棟棟嶄新的樓房整齊排列,這里是歷經近300年歲月沉淀的北辛村的全新模樣。曾經古樸的村落已蝶變為現代化社區,全村整體搬遷入住樓房,傳統與現代交織,歷史與創新共鳴。北辛村以“鄉愁再造、民生提質、善治賦能”三把密鑰,精準解鎖鄉村振興的全新密碼,書寫著屬于新時代的古村傳奇。
鄉愁再造:文化基因喚醒沉睡記憶
2020年深秋,《北辛莊村志》首發儀式就在這里隆重舉行。83歲的趙傳祥站在明亮的活動室內,雙手輕撫志書扉頁上泛黃的老照片,眼眶瞬間濕潤:“修志就是救記憶、續文脈啊!”這部凝聚著全村人心血的28萬字典籍,由大伙自發貢獻400余件老物件、家譜、地契等珍貴史料編纂而成,系統梳理了自明代建村以來的歷史脈絡,為搬遷后的北辛村鑄就了獨一無二的“文化身份證”。?

?
文化血脈的覺醒,不僅延續了村落記憶,更成為新社區治理的精神紐帶。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肥樂宣”講堂成為村民每周必到的精神家園。趙學志站在講臺上,用生動的故事講述《佛桃的前世今生》,將北辛村與佛桃的深厚淵源娓娓道來;創業青年們也紛紛走上講臺,分享電商實戰經驗,手把手教村民通過直播帶貨。與此同時,紅白理事會大力推動婚喪簡辦,制定村規民約,讓文明新風在新樓房社區深入人心;年度“好媳婦好婆婆”評選活動,更讓淳樸民風在鄰里間蔚然成風。每當夜幕降臨,社區旁的文化廣場上,身著傳統服飾的太極隊與活力四射的街舞團同臺競技,古老與現代的碰撞,讓搬遷后的村莊煥發勃勃生機。
民生溫度:家門口的“醫養融合”暖人心
清晨六點,陽光灑進北辛村的樓房,“泰安市最美鄉醫”趙學永的中醫閣里已飄出陣陣艾灸藥香。“趙大夫,我腰疼的老毛病又犯了!”隨著熟悉的招呼聲,趙學永開始了一天的接診工作。這里推行“全天候開診”服務,年均服務村民和園區工人超萬人次,真正實現了“小病不出社區”。

?
2023年,北辛村緊跟國家鄉村振興養老服務政策導向,率先在新樓房社區探索醫養結合模式。中醫閣內增設適老化衛浴與康復設備,打造溫馨舒適的養老環境。老人們不僅能接受針灸推拿等傳統中醫治療,還能享受24小時健康監測服務。80歲的馬鳳云感慨道:“以前住在老村子,進城看病得折騰大半天,現在搬進樓房,走幾步就能艾灸,頭疼腦熱隨時能瞧,日子別提多踏實了!”這一創新模式成效顯著,2024年獲肥城市人大常委會重點推介,村民醫療滿意度躍升至98%。此外,村衛生室每月開展線上線下健康講座,結合農村常見病普及預防知識,全方位為村民健康保駕護航。
善治密碼:多元共治凝聚發展合力
走進北辛村智慧治理中心,巨大的數字大屏上,環境監測、安防預警等數據實時跳動,仿佛村莊的“數字心臟”。村黨支部書記趙峰介紹:“數字鄉村平臺就像村莊的中樞神經,讓新樓房社區的治理更加精準高效。”

?
在常態化治理中,“愛心媽媽”團主動幫扶28名困境兒童,成員李紅每天入戶輔導功課、談心聊天;志愿者協會年均調解糾紛50余起,成為鄰里和諧的“潤滑劑”;由老支書組成的“鄉賢議事廳”為產業規劃建言獻策,65歲的趙偉大爺提出的集體經濟發展建議已成為新產業亮點,帶動村民就業增收。此外,社區里的文星幼兒園可容納200名幼兒,設施齊全、師資優良;定期舉辦的運動會豐富了村民文體生活,讓社區充滿活力。?

?
如今的北辛村,樓房林立,設施完備,創新實踐不斷。正如村志編纂者趙學法所說:“記住從何處來,方知向何處去。”北辛村以鄉愁留住文化根脈,以民生夯實幸福根基,以善治激發治理活力,三把密鑰環環相扣,讓古村在搬遷中完成蛻變,村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正朝著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穩步前行。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鄭凱 通訊員 紀宗玉 袁廣 張雪玉 審核 聶艷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