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不露的隱形冠軍②丨華凌電纜:60年壽命電纜為核電站保駕護航
■編者按
有這樣一批企業,它們不被大眾所熟知,卻把“一米寬”的市場挖到“百米深”,在各自的領域內獨樹一幟、遙遙領先,堪稱“深藏不露的隱形冠軍”。山東是制造業大省,也是制造業強省,這樣的“隱形冠軍”數量眾多。
今起,大眾日報·大眾新聞推出“深藏不露的隱形冠軍”系列報道,深入企業蹲點采訪、解剖麻雀,探尋他們專注深耕、創新突破的發展密碼。
6月底,山東華凌電纜有限公司研制的“華龍一號”核電項目模擬件,計劃出廠進行第三方鑒定實驗,這是為新型核電站反應堆研發的特種電纜。
這家民營企業從2008年開始,就跟一根電纜較上了勁,不斷挑戰極限,60年壽命的電纜為核電站保駕護航,-55℃耐極寒電纜裝上高鐵。大國重器的背后,離不開細分領域單項冠軍的“托舉”。
在濟南市章丘區經十東路華凌電纜科創中心,一根不起眼的雙層絕緣護套電纜,是核電站不可或缺的“工業血管”,也是這個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看家本領。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邢立江,正在為模擬件的出廠鑒定作最后的準備,他和研發工程師們整整做了一年的各種試驗,確保在新型核電站內能夠使用60年。
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要求電纜在60年全生命周期內耐受大劑量輻射,在地震、失水事故甚至爆堆等極端工況下,仍然能夠正常導電。在實驗室內,各種儀器設備就是驗證什么樣的配方能夠符合這些指標。比如防止熱老化,工程師們把材料放在150℃的高溫中持續“烤”1500小時以上,據此反向推算正常工況的使用壽命,并保留10%的安全裕度;而事故工況下的考驗更為嚴苛,需要接受大劑量射線、高溫高壓等一系列破壞性測試。
防老化只是電纜四大指標體系中的一項,調整配方時還要兼顧阻燃、導電、塑性等其他性能。這就跟中藥配伍一樣,很容易顧此失彼。邢立江說,材料是電纜行業的天花板。有時為了找到最佳平衡點,微調幾十次配方,平均每天打樣3-5個,設備每年工作300天以上,試驗—失敗—再試驗……
華凌電纜技術中心主任黃延江表示,雖然先后為榮成、石島灣、海陽等多個核電項目提供產品和服務,但核電站快速迭代發展,每個堆型的要求也不一樣,因此需要不斷突破技術,始終奔跑在創新路上。目前,他們已經開始研發下一代核電產品,向80年壽命的目標努力。
“材料不突破,電纜就是個加工活!”邢立江說,這是華凌電纜早已刻到基因里的共識。在研發核電電纜的過程中,材料成為瓶頸,為此,他們積極尋求國際合作。放眼全球,白俄羅斯在這個領域的技術處于領先地位,2013年,華凌電纜與山東省科學院聯合引進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高分子材料技術,成功實現電纜材料轉化,此后在海外共建實驗室,研發出能夠替代進口的高性能尼龍增韌劑、軌道交通耐低溫尼龍波紋管等新材料產品。黃延江表示,高鐵用的車體線纜需要長時間高速運行,要求壽命長,但是在-40℃以下的極端情況下,絕緣層就很容易脆裂。海外合作,讓這些難題迎刃而解。
作為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華凌電纜在核電電纜領域成功突圍之后,又開始挑戰深海采礦電纜。“蛟龍號”這種大國重器,對電纜的要求極高,目前,全球可以生產這類電纜的企業屈指可數,主要依賴進口。
邢立江表示,隨著深海勘探開采技術的進步,深海采礦電纜可能是下一個風口。電纜“下海”并非耐腐蝕那么簡單,海底作業通常在3000米以下,這個深度的工況復雜而極端,大溫差、高水壓,一根電纜不僅供電、通信,還要吊裝各類重型設備,屬于復合線纜,對技術指標要求非常高。
華凌電纜與中國海洋大學聯合進行技術攻關,在這一領域盡快破題,努力打通海上能源開發的“生命線”。目前,華凌電纜與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等20多個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專家團隊建立合作,不斷筑牢特種電纜的技術底盤。此外,在導體領域,華凌電纜也在積極試水“鋁代銅”,與魏橋集團共同研發鋁合金導體。邢立江告訴記者,鋁的導電率只有銅的60%,而且強度低、耐熱差,最怕發熱引發安全事故。因此,研發團隊正在試驗調整材料配方,降低鋁線的升熱速度,同時在熱載荷下提高導電率。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趙國陸)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