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熱點丨從幕布光影到文創貨架 非遺瑰寶的時代“煥新術”


?
“泰山上有石敢當,為民除害他上山崗……”位于泰山區岱廟街道的泰山皮影傳習館內,鑼鼓聲起,抑揚頓挫的唱腔中,幾個靈動的皮影小人在幕布上騰挪跳躍,一場妙趣橫生、音影傳神的皮影戲精彩上演,贏得滿堂喝彩。一塊幕布、一個舞臺、一段唱腔,在光與影中,穿越600多年光陰,不僅勾勒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光彩奪目的歷史畫卷,更在傳承與創新中,演繹著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創的奇妙碰撞。

?
民間素有“登泰山不看皮影戲不成游也,不看影戲不知禮義”的說法。作為山東皮影戲的杰出代表,泰山皮影戲自明代起便活躍于民間,從清末民初至今,已歷經八代傳承。

?
泰山皮影戲聲腔種類豐富,作為泰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繼承了早期山東皮影的“摩調”,還博采泰安當地流行的民間戲曲唱腔之長,巧妙融合泰安民間美術、音樂、戲曲,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聲腔體系。其人物形象造型大量借鑒泰山民間剪紙與傳統戲曲臉譜,逐步構建起極具地域特色的臉譜系列。憑借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價值,2007年,泰山皮影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成功入選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

?
泰山皮影戲的表演形式別具一格,既有2人至3人的協作演出,也有令人驚嘆的“十不閑”單人表演。所謂“十不閑”,又稱“皮影獨角戲”,要求表演者一人獨立完成表演、操縱、伴奏、演唱、道白等技藝,對藝人的功底要求極高。據文化和旅游部統計,目前,全國僅有泰山皮影第六代代表性傳承人范正安能夠完整繼承和保留這一絕技。

?
新時代新征程,如何讓古老的泰山皮影在當代社會煥發新活力?答案在于守正創新。近年來,被譽為泰山文化“活化石”的泰山皮影,積極探索“非遺+文創”融合發展之路,以文創為“翼”,實現“破圈”發展,成功走進更廣闊的市場。


?
傳習館內,一群來自香港的研學孩童,正圍著琳瑯滿目的皮影文創產品駐足端詳。“這個擺臺太精致了,真的是用驢皮做的嗎?”孩童眼中滿是好奇。這里的文創產品,小至精巧的皮影耳飾,大到大幅皮影掛畫,造型既有傳統的石敢當形象,也融入了當下爆火的哪吒、敖丙等元素,豐富的樣式與獨特的設計,讓孩子們移不開目光。不僅如此,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還親身體驗了皮影制作。從欣賞到動手實踐,沉浸式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
“傳統文化要想在新時代贏得市場,必須勇于創新,積極探索更多可能。”泰山皮影第七代代表性傳承人范維國目光堅定。早在20多年前,他便前瞻性地將泰山皮影文創產品開發納入宣傳推廣計劃。據介紹,泰山皮影文創產品主要分為原生皮影和衍生皮影兩大類。原生皮影聚焦皮影形象的多元化開發,衍生皮影則注重冰箱貼、耳飾、打火機、小夜燈等功能性產品設計。目前,衍生皮影文創產品已達100余款。“泰山皮影要想生存,必須和時代結合。”秉持著這樣的理念,范維國不斷拓寬宣傳推廣渠道,先后與霸王茶姬、蜜雪冰城等年輕人喜愛的品牌開展聯名合作,有效提升了泰山皮影IP在年輕群體中的影響力。

?
泰山皮影文創產品能不斷推陳出新,離不開范維國這位“掌舵人”的前瞻性布局,也離不開背后年輕設計師團隊的創意碰撞及泰山區岱廟街道提供的大力支持。

?
在泰山皮影研發中心,年輕設計師們正專注于各自的工作,有的在精心修改設計圖,有的在為皮影細致上色。設計總監孫佳煒說:“我們剛忙完河南一個景區的大型皮影掛畫制作項目,最近才稍微輕松了一些。接下來,我們想嘗試一下讓皮影和LABUBU等潮玩形象結合。”這支年輕的設計團隊始終緊跟潮流熱點,致力于以皮影為載體,創作更多符合當代年輕人審美和需求的作品,讓泰山皮影這一古老的傳統文化走進年輕人的生活,獲得更多年輕人的喜愛和認同。

?
“時間都去哪兒了……”舞臺上,音樂再次響起,精彩的皮影戲仍在繼續;文創區內,游客觀賞、體驗熱情高漲;研發中心里,年輕設計師們還在為新的構思絞盡腦汁……從幕布光影到文創貨架,從傳統唱腔到潮玩設計,光影流轉間,泰山皮影正憑借“非遺+文創”的雙輪驅動,在守正創新中煥發出蓬勃生機,在新時代的舞臺上書寫著無限可能。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楊文潔 劉小東 審核 陳茂榮】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