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香里的夏日養生新時尚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李皓若 董文一 攝影 陳陽 審核 聶艷艷)夏至剛過,泰安市工人文化宮健康服務中心的艾灸室內氤氳著艾草香氣。幾張艾灸床上,市民們或平躺或俯臥,靜靜享受艾灸帶來的溫熱,不過十五分鐘,有的人已酣然入夢。“夏天艾灸就像給身體充電,做完渾身松快。”一位剛結束艾灸的市民笑著說。
今年7月12日入伏,但“伏前灸“的熱潮已提前到來。記者走訪發現,泰安各大醫院、中醫館艾灸理療預約火熱。
“炎炎夏日,在陽氣最充足的時節,通過艾灸推動體內氣血運行,排出寒濕病邪,能起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治病效果。”市中醫醫院惠工中醫門診主任趙振一邊為60歲的陳阿姨進行督灸,一邊向記者解釋。陳阿姨患有多年頸椎病,此刻她的脊背上鋪著特制姜泥和中藥粉,艾絨燃燒下,熱力滲透肌理。
“督脈是‘陽脈之海’,夏天督灸,在姜泥的藥理作用和艾灸的熱力作用下,既能驅散積寒又能為秋冬蓄能,‘冬病夏治’,不管是頸椎、腰部、胸椎甚至臟腑的問題都可以很大程度緩解。”趙振說。除督灸外,雷火灸、葫蘆灸等特色療法也吸引不少患者。
盛夏時節,本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卻在損耗健康。“久坐空調房、貪涼飲冷、挑燈熬夜等習慣易損傷陽氣。”趙振列舉現代人常見癥狀:反復感冒、疲勞易感,關節遇冷疼痛,女性宮寒痛經、手腳冰涼、易腹瀉,“這些都能通過三伏灸改善。”他特別提醒,艾灸雖好但需科學操作,單次15至20分鐘,空腹及飯后1小時內不宜艾灸,易上火、口干舌燥的陰虛火旺者及孕婦腹部及腰骶部禁灸,灸后適量補充溫水、半小時內忌吹風、碰冷水等。
在泰安法自然艾灸養生館內,前來體驗艾灸的顧客絡繹不絕,記者看到,其中不乏年輕的面孔。據養生館負責人、泰安市張氏艾灸非遺傳承人張儒龍介紹,目前該館顧客中年輕人占比高達五成,艾灸養生正逐漸成為年輕群體的健康新選擇。
28歲的張女士是一名新媒體工作者,長期的伏案工作讓她飽受頸椎疼痛的困擾。“每天對著電腦,脖子又酸又僵,而且運動少,血液循環不暢,身體寒涼。聽朋友說艾灸能緩解,就來試試,沒想到真挺有用,現在我基本每周都會來做一次。”張女士說。旅游從業者劉女士更是八年老顧客:“職業原因平時說話多,氣短,經常覺得渾身沒勁兒,現在中氣足多了,抵抗力也提高不少。”
“年輕人來艾灸,很多都是‘空調病’和‘熬夜債’。”張儒龍說,當代年輕人普遍存在的不良生活習慣,使得他們對養生保健的需求更為迫切。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艾灸,張儒龍每周兩晚在市民夜校開設艾灸推拿課,吸引不少00后的學員來學習,他們希望通過艾灸改善失眠、手腳冰涼等問題,調理自身體質。談及艾灸在年輕群體中迅速走紅的原因,張儒龍認為,一方面是艾灸顯著的養生功效與較高的舒適度,另一方面則得益于年輕人對中醫文化認同感的不斷提升。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重拾這種慢養生。從山野間搖曳的青翠植株,到溫煦人體經絡的神奇力量,流傳千年的艾草香,成為了健康生活方式的新注腳。
這股艾灸熱也催生了居家養生的新需求。艾灸該灸哪里?針對想要居家艾灸的市民,專業人士也給出了實用建議。脾胃虛寒者,可重點艾灸中脘穴(臍上三指)、神闕穴(肚臍)、關元穴(臍下三指)等穴位;免疫力低下者,可艾灸大椎穴(頸部最高骨突處),達到驅寒升陽的效果;失眠人群適合艾灸神門穴(腕橫紋尺側端)、內關穴(腕橫紋上兩寸);若兒童存在生長緩慢的情況,則可選擇身柱穴(大椎下三指)進行艾灸。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