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熱點丨麥稈扇搖出致富風 非遺技藝編織鄉村共富圖景
夏日的星空下,一把麥稈扇,絲絲麥香甜,配上老人的喃喃低語,是很多人兒時美好的回憶。如今,在“致富帶頭人”張蓉蓉的帶領下,新泰市羊流鎮三洼村田地里一捆捆麥稈變成了一把把制作精美的麥稈扇,編制出一幅鄉村共富的動人圖景。
清代文人王廷鼎在《杖扇新錄》中描述:“麥扇,以麥稈編成扁帶,廣寸余,圈作規形,如盆大,用竹片兩面夾之為柄,中心貼五色綾緞一小圓,繡山水、人物,極細,麥色金黃而潤,輕靈便捷。”麥稈扇歷史悠久,在羊流鎮,麥稈扇作為一種既實用又精致的民間藝術品,寄托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泰麥稈扇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蓉蓉,更是將這一古老的制作技藝傳承發揚,帶領村民制作麥稈扇,讓一把把扇子不僅“走”出了新泰,更是遠銷國外,刮起了鄉村振興的“致富風”。
日銷6000單
一把扇子的“逆襲”
風吹麥浪遍地金。眼下,羊流鎮麥收已進入收尾階段。顆粒歸倉后,村民卻依然不得閑。一大早,汽車的鳴笛聲,村民的話語聲,率先打破了三洼村的寧靜。在村里的空場上,一摞摞麥稈扇晾曬在太陽下,不遠處的遮陽棚下,張蓉蓉動作麻利地將麥稈扇打包并裝袋,前來送貨、領活的村民絡繹不絕。
“這是我們剛編好的500多個扇面,你看看過關嗎?另外,我還想買60個芭蕉扇寄到濟南,孫子畢業了,想送給同學作紀念……”隔壁村老兩口,一大早騎著三輪車趕來送貨。在得知芭蕉扇斷貨后,老人臉上露出一絲遺憾。“知道咱扇子搶手,沒想到這么火。”雖然改選了其他款式,但老人還是對芭蕉扇念念不忘。
“每年3月至8月是我們的銷售旺季,平均每天銷量在6000多單。今天一上午我就得打包1600個麥稈扇發出去,得保證按時給客戶發貨。”張蓉蓉嘴上說著,手上的動作一點也不敢停歇。
就在七八年前,三洼村的麥稈和其他地方一樣,只能編草帽,或掐成辮子便宜出售。現如今,以麥稈作為原材料,經過割麥、選麥稈、掐辮子、編網、縫邊、上把等14道工序,小小麥稈扇成為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手工扇,也逐漸發展成當地的特色產業。看著網店后臺一個接一個的訂單,張蓉蓉至今仍覺得不真實。
指尖上的傳承與創新
讓老手藝潮起來
“十里八鄉無閑女,家家都有掐辮人。”一直以來,掐辮子手工藝在羊流鎮等地廣泛流傳。農村的閨姑婦孺無不精通此藝,其中也包括張蓉蓉。
“我從小就喜歡手工,閑的時候就做個布娃娃,或者用麥稈做個扇子,有時候還會繡上點花樣,特別有意思。”2017年,正當張蓉蓉因為無法兼顧工作和家庭而煩惱時,電腦彈窗上的一個扇子廣告讓她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為什么不把麥稈扇也放到網上去銷售呢?
彼時,正是網絡銷售的紅火期。張蓉蓉辭職成立了新泰市雙宇工藝品加工廠,將制作的麥稈扇送到附近的微商店主家寄賣。同時,她一家家地聯系淘寶店家溝通供貨事宜。然而萬事開頭難,由于純手工制作的麥稈扇成本高、耗時長,送出去的扇子多數石沉大海。唯一一家有回應的淘寶店家也只上架20把麥稈扇試賣。沒想到的是,就是這20把麥稈扇,敲開了張蓉蓉麥稈扇事業的大門,為她帶來了第一筆訂單。從當年的1000個,到第二年的1萬個,訂單越來越多,銷量越來越大。
市場打開了,麥稈扇的樣式也更加多樣化。為適應消費者多元化需求,張蓉蓉廣泛進行市場調研,持續改進扇面樣式,相繼推出圓扇、桃心扇、花形扇、寶寶扇等30多個種類、200多種款式,產品更是進入了國際市場。“這個‘火焰山’是來圖定制的,小豬、小貓這類卡通扇是針對小朋友喜歡的圖形設計的,還有這類葡萄、檸檬圖案的扇子,則是在原有基礎上用機器訂上刺繡。不僅如此,我們還把原來的紙質扇面換成了用小麥秸稈穿成的扇面,既有了網格扇面的扇子,又多了席花扇面的扇子,在增加款式的基礎上,整根小麥秸稈也可以完全利用起來。”張蓉蓉自豪地說。
“家門口”的“麥香經濟”
扇動萬家生計
在張蓉蓉家的院子里,幾位婦女聚在一起,編網、穿片、編扇把、掐辮子、剪形……各自忙著手里的工序。“我從蓉蓉一開始做麥稈扇就跟著她,有時間就來做計時的活,沒時間就領活回家做計件工作。不僅能照顧家里,每個月還能掙2000元左右補貼家用,比打零工靈活輕快。”今年62歲的和西蘭說到如今的工作,眼里是掩飾不住的笑意。
近年來,隨著訂單的增多,張蓉蓉采取“派單生產+集中加工+散戶零工”相結合的方式,吸納更多婦女利用傳統的“掐辮子”手藝開展附加值更高、市場更廣闊、生產更規模化的麥稈扇編織工作,為農閑時期和照顧家庭的婦女拓寬就業渠道。現在到新泰市雙宇工藝品加工廠從事麥秸扇加工的工人有300多人,羊流鎮及附近鄉鎮與工廠簽訂來料加工協議的有1萬余人,越來越多的村民通過麥稈扇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過去我們村里收入來源比較單一,在張蓉蓉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農村中老年婦女有了一技之長,麥稈扇不僅成為我們村的一張名片,也解決了村里大約80%閑散女性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成為我們村的致富產業。”羊流鎮三洼村黨支部書記和法剛自豪地說。
為了帶動更多人實現居家就業、增收致富,雙宇工藝品加工廠秉持“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帶動一片”的原則,建立“工廠+互聯網+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農戶”的模式,在羊流鎮、西張莊鎮、果都鎮等地設立代工點和銷售點11個,利用淘寶、抖音、快手等電商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銷售,產品供不應求,遠銷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2024年,雙宇工藝品加工廠共銷售麥稈扇40余萬把,年產值400萬余元。
一根麥秸稈在指尖躍動間,變身為承載著文化記憶與市場活力的致富“金鑰匙”。這絲絲麥香浸潤的,不再僅僅是童年的夏夜,更是千家萬戶增收致富的喜悅。麥稈扇輕搖,扇動的不只是清涼,更是田野上蓬勃興起的金色希望。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楊文潔 劉小東 攝影 隋翔 審核 王天姿】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