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泰山·泰山文物志丨南王莊還愿碑記:誠敬之心與神佑之福的詮釋
□宗世強 文/圖
城東曲溝地方南王莊還愿碑立于紅門宮北盤路西側小碑林,碑帽厚44厘米、高22厘米、寬82.5厘米,碑身高145厘米、寬66厘米、厚18厘米,碑首題“流芳百世”四字。此碑立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其文為:
感應之事,儒者弗道,恐其近鬼神而流于謟也。然而惠吉逆兇之理,千古不刊,此亦有說。蓋神之靈,不靈于神而靈于人之心,凡人事神之心,無不誠敬,既誠且敬,則無為不善,自惠迪而吉矣。《書》曰“罔不祗肅”,《詩》曰“小心翼翼”,此真事神之道哉。若屑屑于酒醴黍稷之間,抑末矣。南王莊往年有寇災,避之未及,賊匪猝至,四面圍攻,村人結團出死力拒之,鏊戰終夜,黎明賊始引去。當是時,既無土圩可守,亦無器械之備,眾情惶惶,勢甚危迫。乃共虔誠禱于泰山之神。既而果蒙庇佑,合村安全,此固一念之誠可格幽冥,亦由此村舊稱仁里凡百所,為無不惠迪,故神降之福耳。自是之后,土圩既成,賊匪數至,屢有斬獲之功,絕無蕩搖之恐,莫非神力之默佑也。有劉景堯、紀桂庭、劉希?者,倡率村眾,虔奉酒醴冥資,仰答神庥,其誠敬之心,神明應亦鑒之。吾尤愿村人,常存此事神之心,以推之于事為之際,將無事不凜,陟降之思既無時不獲惠迪之吉矣。神之福汝豈有既哉。
乙卯科舉人、候選知縣梁余亭沐手敬撰。
邑庠生梁子立沐手敬書。
舊□、王林坡、漥里莊、辛莊、曲溝店、油房村、小馬莊、留送、溝頭莊、五里井、北王莊、山口、燕家莊、岳家莊、姚家莊、侯家店劉景堯等176人,各村莊四百、一千、一千八不等。石工:劉□文、劉清海仝立。
皇清同治捌年,歲次己巳桐月上浣吉旦。

?
碑文大意:關于感應之事儒家學者通常不談論,唯恐其接近鬼神之說而無人相信,然而福吉禍兇的道理千古不更改,這其中也是有緣由的。大抵神靈佑護靈驗于祈禱者的心念,凡人尊崇神靈的心念無不是真誠恭敬的,既然如此就不會做非善之事,自然會遵循正道而獲得吉祥。《尚書》中說“無不恭謹嚴肅”,《詩經》中說“做事小心翼翼”,這才是尊崇神靈的正道,如果只是追求高檔次祭品(而不是真誠尊崇),那就是舍本逐末了。
南王莊往年遭遇過匪襲災禍,賊匪突然而至,鄉民來不及躲避被圍在村里,自發組織拼死抵抗,與賊匪整夜激烈交戰,直到黎明賊匪才撤退離去。當時,村里既沒有土堤可守,也沒有準備好的器械可用,形勢極其危急之時,全村村民(一邊奮力抵抗一邊)向泰山之神虔誠祈禱。不久,在村民精誠團結拼死抵抗之下,加之又有神靈庇佑,全村得以安全無恙,這固然是全村村民團結奮戰的結果,也是他們的真誠祈禱感通了神靈,更是因為此村向來被稱為仁厚之鄉,村民日常所作所為都符合正道,所以神靈才降下福祉。
從那以后,村民迅速修建了圍村土堤(準備了器械),賊匪多次來犯,村民屢屢破之,再也沒有動蕩不安的恐懼,這莫非都是神力在暗中護佑,有劉景堯、紀桂庭、劉希?等人,組織村眾供奉美酒和香紙元寶,虔誠地報答神靈庇佑,他們的誠敬之心神明也應當能明察。我希望村民能長久存著尊崇神靈之心,將其推及到日常行事之中,這樣就會如神在天事事敬畏,如此必定常獲遵循正道的吉祥,神靈的福澤怎么會有窮盡呢。
“城東曲溝地方”即現今泰山區邱家店鎮前曲口店村、后店村一帶區域。碑文中“南王莊”則位于泰山區邱家店鎮。
碑文開篇,撰寫者娓娓道來,神靈的靈驗并非來自虛無縹緲的神力,而是源于人心的誠敬,這種觀點巧妙地將宗教信仰與道德實踐進行了結合,當人們以虔誠之心面對神靈,本質上是在約束自我、踐行善道,《尚書》的“罔不祗肅”與《詩經》的“小心翼翼”,正是對這種誠敬精神的經典詮釋,撰寫者指出,誠敬不是流于形式的祭品供奉,而是發自內心的道德自律。
繼續讀文,泰安城東南王莊與匪患斗爭的故事躍然而出,令人心生激動、蕩氣澎湃,面對突如其來的匪患,村民在絕境中迅速團結、奮力抵抗,同時祈禱泰山神靈佑護,最終化險為夷。由此揭示,一方面,“一念之誠”凝聚了全村的信念與力量,使他們在生死關頭團結一致;另一方面,村莊素有“仁里”之名,村民日常行事合乎善道,這才獲得“神降之福”。如撰文者所言,誠敬之心與善行義舉相輔相成,共同構筑起抵御災禍的精神和行動力量,此后村民修筑土堤、屢戰屢勝。
古碑靜默,字字千鈞,告訴我們誠敬不是迷信盲從,而是道德自覺的體現,唯有以誠敬之心立身,以向善之行處世,方能行穩致遠。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