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泰山 > 正文
  • 天下泰山·郢書岱說丨泰山文化中的服飾

      □周郢 文/圖

      封禪祭祀有專服

      古人常將封禪與改正朔、易服色相聯系,帝王泰山封禪有特制禮服,黃能馥、陳娟娟《中國服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引隋《二儀實錄》,稱秦始皇泰山封禪穿白袍。而民間泰山香社也有統一服飾——抹額,抹額即束在額上的巾,又稱額子、額帶,一般以布帛或獸皮制作而成,形狀為條狀,戴時繞額一周。香社成員以此為標志。如明屠隆《江南竹枝詞十首》其十:“手把黃旗紅抹額,泰山東去禮元君。”明崇禎初朝鮮使臣申悅道的《朝天時聞見事件啟》記云:“路逢泰山進香人,金符帖額,大群千余,小群百余。”明徐熥《進香詞》也寫進香女子此一裝束:“貌似桃花鬢似云,銷金抹額石榴裙。一派管弦齊上馬,手持香瓣禮元君。”當代盛行的“登泰山保平安”紅絲帶,實傳承這一朝山遺風。

      

    鵝黃色素緞繡金龍凈十團袍。

    ?

      泰山獻袍成民俗

      泰山各路神仙也都有自身獨特服制。漢代緯書《龍魚河圖》稱:“泰山神服青袍,戴蒼碧冠。”《元史》卷七九《輿服志》也載:“東岳,旗青質,赤火焰角,繪神人,冠七梁冠,黃襕,青袍、綠裳,白中單素蔽膝,執圭。”泰山神服飾華麗,在古人筆下有細致描摹。《水滸傳》中東岳廟贊子云:“九天司命,芙蓉冠掩映絳紗衣;炳靈圣公,赭黃袍偏稱藍田帶。左侍下玉簪珠履,右侍下紫綬金章。”

      歷代泰山祭祀中,還盛行向東岳帝和碧霞元君獻袍的禮儀。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兩宮太后“使使詣泰山進神袍”(《明史》卷一八一《劉健傳》)。明嘉靖六年(1527年)崔文奎《重修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宮記碑》稱:“我朝崇重之典猶盛,有寶香異品之頒,有華冠錦袍之錫。”嘉靖十六年(1537年)明世宗曾“差官赍袍”,奉于泰山碧霞宮(明賈名儒《建碧霞元君廟碑記》、乾隆《雞澤縣志》卷二十)。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名士于慎行“謁元君于巔,獻袍服”(邢侗《東阿于文定公年譜》卷二)。萬歷《岱史》稱碧霞祠掃殿獲物有“旛蓋、袍服、紗羅、緞幣等項”。泰山獻袍蔚然成風。

      清乾隆曾數次向泰山進獻袍服。清《泰山志》卷三《盛典紀》載:“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御賜繡黃緞金龍凈十團袍三身。”清吳振棫《養吉齋叢錄》卷七云:“元君廟……大內所頒,現存者如:繡黃緞金龍凈十團袍,藍田石大紅鞓帶……,不可殫述。”在岱廟文物庫房中,藏有龍袍三件,其一為鵝黃色素緞繡金龍凈十團袍,繡制精工,色彩鮮艷,雖歷數百年,仍五彩奪目,熠熠生輝。該袍由蘇州織造奉旨制造,然后進奉于岱廟。

      紅門等處還留存大量的“獻袍碑”,碑中不僅列舉袍服數量,還寫明紋樣、質地、形式,是十分珍貴的服裝資料。如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范鎮善信題名碑》稱:“治東范鎮善信數人,邀會鄰里,連社祀神,首歲獻袍。”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香會善信掛紅袍記碑》稱:“今有高興官莊孫貴等,自嘉慶年間約香會一道,迄今屈指計之,大約有五百余名,各出資材,敬制洋紅緞袍一件,獻于碧霞元君。燦然可觀,不啻天文;煥然一新,無殊云錦。”清咸豐五年(1855年)《劉鳳仙等獻神袍碑》稱:“近有首事人等,鳩合善信男婦約計數百名,蚨聚資財錢緡,共得若干貫,虔制神袍一襲。彩色照人,白地裁光明之錦;光華炫目,黃絹繪寶相之花。匪謂襯霞帔珠冠,足壯莊嚴之像。”泰山民俗中一個重要節日“三月十五”,便是源自碧霞元君的“換袍日”。

      壁畫碑石萃服飾

      在泰山古代藝術作品中,更大量出現服飾的內容。如岱廟壁畫《泰山神啟蹕回鑾圖》中,描繪了東岳大帝出巡和返回的壯觀場面。整個畫面共計666人,其裝束無一雷同,衣著線條清晰,色澤絢麗。泰山各種石刻畫、石雕(如孔子像、關羽像、捶丸童子像)和神軸,也都展示了豐富多彩的服裝造型。這些服飾內容的解讀,有助于泰山文化的研究推進。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