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主:這個窗口幫你搶回10個工作日
初夏的京杭大運河泰安段,航道上的船舶絡繹不絕,建材、大件設備等貨物在航道上順暢通行。在泰安港東平港區老湖作業區,更是貨物中轉、裝船的繁忙之地,船舶從這里啟航,經淮河、長江口直通大海,實現江河聯運與河海聯運的無縫對接。
看著貨物往來,東平湖海通港務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王小龍感慨萬千。在項目立項時期,王小龍負責的泰安港東平港區老湖作業區二期項目,通過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審批“一件事”改革,從材料提交到完成立項審批,比原計劃提前了整整10個工作日。
當王小龍帶著厚厚的申報材料走進審批大廳時,心里已做好“持久戰”準備。這個總投資超1億元的內河航運項目,是泰安市“十四五”重點工程,涉及立項、用地預審、環評等多項審批手續。令王小龍意外的是,窗口人員并未讓他填一堆表格,而是遞來一份申請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審批“一件事”申請表》。“您只需提交這套材料,剩下的我們協同辦理!”窗口工作人員微笑著告訴他。
政務服務窗口,是營商環境的一塊試金石,直接關系市場各類經營主體的獲得感和發展信心。更讓王小龍驚喜的是,如今,窗口的服務有了“搶跑”意識——
免跑腿:因該項目符合不單獨進行節能審查的要求,泰安市審批局當場告知免去節能審查環節,同步指導企業在開工前簽署節能承諾書。
并聯辦:根據項目用地超50畝農用地轉用要求,同步告知建設單位需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零等待:基于超1億元投資規模,在辦理用地預審與規劃選址手續的同時,同步委托第三方評審,環保局并聯介入環評審批。
“以前這些環節要挨個‘闖關’,現在像坐上了高鐵!”王小龍感慨道。以前,環節多、材料多、時限長,一度是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問題。近年來,我市積極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改革牽引,推動政務服務不斷優化、行政效能逐步提升,做到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激發經濟社會發展內生動力。
如今,一個個政務服務窗口之變,展現著改革為民的生動實踐,是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生動注腳。
王小龍的體驗背后,是泰安市正在強力推進的建設項目審批改革攻堅。針對企業反映強烈的“立項手續繁、部門多頭跑”痛點,今年起,我市將企業投資項目核準或備案、節能審查(節能承諾)、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核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4大事項整合為“一件事”,實現三大突破:材料“瘦身”40%,通過去重整合,材料精簡率達40%以上;環節“五合一”,改革并聯5個審批環節,針對“立項+環評”等11類高頻情形定制流程;時限壓減超10天,專窗受理、并聯審批、限時辦結的機制下,項目立項全流程審批提速50%以上。以王小龍負責的東平港區老湖作業區二期項目為例,僅用地預審與環評并聯辦理一項就節省6個工作日。
近年來,“一枚印章管審批”、“容缺事項承諾辦”、“異地事項跨域辦”……我市以權力的“減法”、服務的“加法”有效降低了各類制度性交易成本,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振企業信心、激發市場活力。
高效辦成一件事,一個個政務服務窗口成為展現新時代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窗口。線上:企業登錄“愛山東”App進入“高效辦成一件事”專區,即可自行填報企業項目信息并提交相關材料;線下:各審批大廳設“一件事專窗”,由服務專員全程跟蹤,杜絕企業“多頭解釋、反復跑腿”。“即使某項審批進度較緩,也不影響其他事項推進,這給企業留足了優化空間。”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工程規劃科科長楊勇介紹。改革實施3個月以來,已有10余個項目通過“一件事”通道快速落地,平均節省時間10個工作日。
看著即將開工的港口規劃圖,王小龍算了一筆賬:“省下這10多天,項目能提前對接設備采購和施工方,大大節省成本!”
為民服務沒有終點,深化改革永無止境。
從“企業追著部門跑”到“數據帶著服務跑”,“一件事”改革的本質是政府角色的轉變。當審批鏈條上的每一環都主動向前一步,項目建設落地的“第一步”才能邁得更快更穩。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蘇婷 審核 晁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