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地利人和 首次影像記錄讓泰山“黃河金帶”具象化了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劉小東 攝影 通訊員 趙建東 審核 晁彤彤)泰山之巔,夕陽熔金。2025年6月4日傍晚,站在泰山之巔向西北望去,一道微弱的亮線在落日余暉下隱約浮動于黃河長清—平陰河段之上——這正是被歷代文人魂牽夢繞、卻數十載難覓真跡的泰山四大奇觀之一的“黃河金帶”。攝影師趙建東按下快門,完成了這一千古奇景的首次影像記錄,讓沉淀千年的詩文記載躍然眼前。

?
“黃河去泰山二百余里,于祠所瞻黃河如帶,若在山阯?!睗h代《泰山記》的記載拉開了人們對“黃河金帶”的千年追索。從詩仙李白筆下“黃河從西來,窈窕入遠山”的縹緲,到明代詩人“霧闕中天峻,黃河足下流”的雄渾,再到清代袁枚“一條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的詠嘆,“黃河金帶”承載了古人對于山河相依的宇宙想象與文化認同。這些記載不僅描繪自然奇觀,更將泰山與黃河并列為“河岳雙圣”,成為“中華山河”的精神圖騰。

?
作為泰山四大奇觀之一,“黃河金帶”實質是河水反射陽光至天空形成的蜃景光帶,觀測難度極大。古人早已總結其現身規律:需“新霽無塵、夕陽西下”,尤以八九月份豐水期觀賞最佳,此時或風和日麗,或大雨初晴后空氣極度通透,塵埃絕少。
“黃河金帶”出現條件極為嚴苛,需大氣通透度、黃河水量、太陽高度、云霞色彩等多重因素完美配合。記者從泰山景區了解到,此前,該奇觀只存在于文字中,并沒有相關影像資料。
攝影師趙建東介紹,古代因黃河河道寬闊等原因,更易觀測到這一奇觀。但后來受城市發展帶來的環境變遷以及現代水利工程改變黃河水文等因素影響,奇觀愈發罕見。他從2021年起執著追尋這一光影。2024年,他曾18次前往泰山,累計停留55天,觀測31次日出、24次日落,僅有一次勉強定位黃河大致位置。此次拍攝時,恰逢泰山周邊空氣通透度極佳,他在山頂北面緊盯日落方向,終于捕捉到這歷史性的一瞬。

?
在趙建東捕捉到的畫面中,太陽下方隱約可見一段亮線,隨著太陽下落、光線入水角度變化而移動。雖因黃河處于枯水期水量較少導致亮度較弱,卻清晰印證了漢代文獻“黃河如帶”的記載,讓傳說中的“黃河金帶”成為可觸摸的現實影像。
“根據古人的描述,如果在豐水期,水面寬闊,輔以平流霧與極致通透的空氣,陽光以完美角度在河面反射,將產生‘穿破銀河’般的震撼效果?!壁w建東表示,此次拍攝雖未完全達到古詩描繪的輝煌效果,但對他而言已是重大突破。

?
此次影像記錄不僅是攝影突破,更見證著泰山周邊生態的顯著提升。隨著區域環境治理深化,大氣通透度逐年改善,為“黃河金帶”重現創造了條件。泰山景區為特約攝影師提供的便利支持,也讓專業觀測更具持續性。趙建東計劃繼續前往泰山觀測,期待捕捉到更震撼的“黃河金帶”景觀,或許有一天能夠用鏡頭重現古人筆下的流金長河。

?
從《泰山記》的初載到今日鏡頭的定格,“黃河金帶”的重現,讓自然奇觀與文化記憶在泰山之巔完成跨時空對話。這道浮動的亮線,既是山河饋贈的視覺奇跡,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見證,讓古籍中的浪漫符號成為生態向好的現實圖景。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