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密“三張網”、托起“夕陽紅”,泰安市衛生健康委全力推動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市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堅持以破解醫養融合發展瓶頸問題為導向,織牢、織密工作機制網、資源共享網、質量服務網“三張網”,強力打造獨具山城特色的“醫養泰安·壽比泰山”醫養健康服務品牌。
織牢工作機制網
匯集醫養結合聚合力
市衛生健康委堅持把醫養結合作為打造“泰山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重要抓手。
協調推進有合力。市衛生健康委牢固樹立醫養結合工作“一盤棋”思想,科學編制《泰安市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23年—2027年)及部門責任分工》,成立由市、縣兩級衛生健康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工作專班,構建市縣一體、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攻堅推動和融合發展機制。
民生保障有底氣。全市總投資106.6億元,新建、改建、擴建醫養健康產業重點項目22個;市財政對提供普惠性醫養服務的機構,每張床位每月給予300元運營補貼,有效改善了公立醫養結合機構基礎設施建設,營造了優質的醫養服務環境。
集群發展有未來。我市成立泰山醫養健康集團有限公司,將15個企業劃轉、整合,探索打造醫養健康事業和國有企業融合發展新模式。同時,通過放開醫養結合機構準入門檻、落實醫養結合機構運營稅收等優惠政策,吸引33家民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
整合資源共享網
提升醫養結合續航力
推動醫療服務共享。在城區,市衛生健康委以市中心醫院、市中醫醫院為龍頭,分別牽頭泰山區、岱岳區創建兩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在縣域,以縣級綜合醫院為龍頭,牽頭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醫療設備共用、醫療服務同質、人力資源和信息共享,構建醫養無縫銜接一體化服務體系。
推動人才培訓共享。我市在泰山護理職業學院開設醫養結合相關專業,開展職業技能證書培訓和“1+X證書”試點。在泰山醫養中心爭取建立國家和省兩級人才培訓基地,定期邀請專家開展培訓,培養老年醫學科和醫養結合機構護士骨干人才3.7萬人次。
搭建智慧管理共享。市衛生健康委整合基本公共衛生、家庭醫生簽約、康復設備租賃、藥品配送、“互聯網+護理”等模塊,開發啟用“泰安市老年人智慧醫養健康信息管理系統”,對94.02萬名老年人健康狀況實現動態管理,加強全市老年人醫養健康信息互通共享。
優化質量服務網
彰顯醫養結合“山城魅力”
市衛生健康委著眼打造“養中有醫、醫中有養、康養融合”的山城特色醫養健康服務模式,全面優化高質量發展醫養服務網絡。
創新醫養床位“轉換模式”。市衛生健康委創新開展“養老—醫療床位就地轉換的‘虛擬病床’”醫養模式,為重度失能老人提供一站式服務,累計服務半失能、失能、失智、重癥患者30267人次,其中80%的患者在“醫與養”的狀態間自由切換,真正實現醫養服務無縫隙轉換“一張床”服務。
建優醫養結合陣地“前沿哨”。我市實施老年人“數字鴻溝”跨越行動,158家一級以上醫療機構全部設置老年優待窗口、適老化改造、一站式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導醫、咨詢和器具借用等服務;開通老年優先就診通道,完善電話、網絡、現場預約等多種掛號方式,并預留一定比例的老年號源;建立健全相對固定的社工和志愿者隊伍,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協助,做好指引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老年友善醫療機構128家。
打通老年健康“最后一公里”。市衛生健康委創新拓展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延伸拓展醫療服務渠道,充分發揮“互聯網+護理”信息化優勢,探索開展居家老年人醫療服務提質增效試點工作。目前,全市29個試點組建家庭醫生團隊37個,服務社區65歲以上老年人20575人,全部簽訂家庭醫生服務協議,老年人群體認同感、體驗感不斷增強。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通訊員 梁俊峰 審核 聶艷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