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浪新章丨泰安8萬臺農機戰“三夏”
金穗飄香,麥浪滾滾。“三夏”時節到來,我市小麥機收工作即將啟動。5月28日,記者從泰安市農業經濟發展服務中心獲悉,今年我市適宜聯合收割機作業的小麥面積預計達17.6萬公頃左右,適合機播的玉米播種面積達17.3萬公頃左右,預計大面積收獲工作將于6月5日開始。
小滿過后麥泛黃,靜待開鐮糧歸倉。再過幾天,泰汶大地上的金色麥浪將迎來大規模收獲時刻。肥城市安駕莊鎮地處“汶陽田”腹地,麥收時節,金黃的“詩篇”在田間“吟誦”,豐收的序曲即將奏響。
“一臺收割機一天收獲百余畝地,我們村‘一塊田’的200公頃小麥,十臺機器不到三天就能干完,不光省了人力,還大大減少了糧食損失。”說起即將開啟的麥收工作,安駕莊鎮朱家顏子村黨支部書記杜均濤言語里滿是自信與從容。杜均濤是朱家顏子村的黨支部書記,也是當地有名的農機手。每到收獲季,他便不得閑。“小麥收獲的這十來天,每天都從早上五點忙到半夜。”杜均濤說,國家重視糧食安全,而實現糧食安全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抓好糧食機收“減損”,可以說減損就是增產、降耗就是增收。
為了做好糧食收獲減損工作,當地非常重視農機具的檢修保養工作。在安駕莊鎮“一塊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二十余臺收割機整齊劃一,逐一等待進行“全身體檢”,從發動機、傳動系統到收割裝置,每一個部件都不放過,工作人員通過調試機械狀態、更換易損零件,確保收割機械“拉得出、用得上”。肥城市桃園鎮則組織開展“三夏”農機安全生產和操作技能培訓活動。工作人員指導農機手檢修、調試和保養農業機械,確保夏糧應收盡收、應收快收。
在肥城市儀陽街道槐樹坡村榮祥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冀榮祥對即將開啟的“三夏”生產信心滿滿。“農機是‘三夏’生產的主力軍,目前,合作社已檢修小麥收割機5臺、拖拉機6臺,各類農機具36臺套。”冀榮祥說,他們將以高昂的士氣迎接“三夏”大忙時節的到來。在汶陽鎮開展的麥收前農機隱患排查中, 農機人員加大農機安全監管力度,就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協助農戶進行維修和調試,嚴禁農機“帶病”作業。“為做好‘三夏’生產,農機合作組織積極開展農機檢修檢測,讓農機裝備以良好狀態開展‘三夏’生產。”肥城市農業機械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今年,肥城市的1.26萬臺農業機械將參加“三夏”生產工作。
在岱岳區滿莊鎮隆錦農機有限公司,即將投入“三夏”作業的小麥收割機開展了全方位檢查調試。“三夏”期間,農機使用頻率高、強度大,任何一個小故障都會影響收割進度。”公司銷售經理說,他們對農機都進行了全面檢查,確保農機正常運行。為充分發揮農機在“三夏”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岱岳區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機技術人員,深入全區各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及田間地頭生產一線,全力保障“三夏”生產安全。
在東平縣,近日開展的農機送檢下鄉便民服務活動備受農機手們的歡迎。東平縣農業農村局將貼心的農機檢驗服務送到農機手家門口,切實解決農機送檢“最后一公里”難題。工作人員嚴格按照檢驗程序和標準,對送檢農機進行細致檢查,杜絕“帶病”農機上路作業。同時,工作人員積極向農機手宣傳農機安全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通過發放宣傳資料、現場講解等方式,增強農機手的安全意識和法治觀念。這一舉措便民又暖心,農機手們紛紛豎起大拇指。
“三夏”農業生產是全年糧食生產承前啟后的關鍵環節,抓好夏收、夏種、夏管,事關糧食安全、農民增收和社會穩定。我市高度重視“三夏”農機化生產工作,持續推動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就。2024年,全市農機總動力達581萬千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2.25%,其中,小麥生產機械化水平達到99%以上。
據了解,為了做好今年“三夏”農機化生產工作,日前我市貫徹落實《山東省“三夏”機收工作方案》,并建立起完善的工作機制和應急預案,通過共享數據信息、及時組織會商等,加強“三夏”農機化生產工作的組織協調,做到日報告日調度,扎實做好“三夏”生產工作。今年“三夏”期間,我市預計上陣各類農機8萬臺(套),其中包括大中型拖拉機、小麥聯合收割機、玉米播種機以及烘干設備等,基本能滿足我市小麥機收、玉米機播的需要。
具體舉措上,我市將在發揮農機區域社會化服務中心作用、強化農機跨區服務保障、抓好小麥機收減損等方面持續發力,全力以赴做好“三夏”農機化生產工作。
我市現有7家省級區域社會化服務中心、15家市級區域社會化服務中心,這些區域社會化服務中心平時為各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全程機械化作業、農資統購、烘干倉儲等產前產中產后“一站式”服務,“三夏”時節,這些區域中心將及時開展本地農機救災作業及應急救災跨區支援服務。
農機跨區作業是確保顆粒歸倉的關鍵舉措。我市強化農機跨區服務保障,目前已發放450張跨區作業證,開通8個24小時機收服務熱線,派出5個工作組赴縣市區服務指導農機化生產。我市各級農機部門還會同交通運輸、公安、石化等部門,落實好免費通行、農機用油優先優惠等政策,為跨區作業機手免費提供氣象、作業導引、安全提醒等各類服務,做好農機跨區作業保障工作。
為提升應急服務保障能力,我市83個應急作業服務隊、817名應急作業人員嚴陣以待,時刻準備應對不利天氣、突發自然災害、局部機械短缺等情況,確保極端情況下應急作業高效開展,減輕災害損失。
此外,我市著力抓好小麥機收減損,從機具和機手兩個關鍵發力,做實做細機收減損鞏固、挖潛、提升工作。據了解,僅去年,我市就開展收獲減損技術培訓、機收減損大比武等活動30余次,開設50個小麥機收損失監測點,機收損失率降至0.7%。我市備足備齊各類機具和零配件,確保“三夏”生產安全。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鄭凱 審核 陳茂榮】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