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岱廟屋檐上的千年守護者
岱廟,中國古代帝王供奉泰山神靈、舉行祭祀大典的場所,始建于漢代,唐宋均有所拓建,金元明清多次重修,總面積10萬平方米,是泰山現存最為久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主體建筑——天貺殿,創建于宋代,采用中國古代建筑最高規格“九五”之制,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重檐廡殿頂,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并稱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筑。

?
在巍峨壯觀的岱廟建筑群中,屋檐上的每一處細節都蘊藏著古人的智慧與匠心,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讓我們一同走進岱廟,揭開這些建筑元素背后的神秘面紗。
脊獸排位有“玄機”
岱廟天貺殿的屋脊上,“排排站”著一些長著角、翹著尾巴、遙望湛藍天空的小身影。這一只只神態各異的小獸,依次排列在古建筑檐角處,被稱為脊獸,人們常說的“五脊六獸”就是它們,象征著消災滅禍,逢兇化吉,還含有剪除邪惡、主持公道之意。

?
古代宮殿多為木質結構,易燃,因此檐角上使用了傳說能避火的小獸,既為古建筑增添美感,使其更加雄偉壯觀、富麗堂皇,充滿藝術魅力,也寄托著人們的美好祈愿。
泰安市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脊獸的排列有著嚴格規定,屋脊的頂端為騎鳳仙人,后面依次排列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斗牛、行什。《大清會典》記載,天馬與海馬、狻猊與狎魚之位可置換。
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征皇權與尊貴,寓意呼風喚雨、無所不能;鳳是祥瑞象征,代表吉祥如意;獅子威嚴勇猛,能辟邪鎮宅;天馬、海馬是能在天空與大海馳騁的神獸,象征皇家威德遠播;狻猊喜煙好坐,常出現在香爐上,也有護佑平安之意;狎魚能興云作雨,滅火防災;獬豸能辨是非曲直,是公正的象征;斗牛可鎮水避火;行什則是一種帶翅膀的猴面人身形象,具有降魔除妖的作用。這些脊獸各司其職,守護著建筑與一方平安,也向世人展示著古代森嚴的等級秩序。

?
一般來說,脊獸數量越多,建筑等級越高。故宮太和殿為等級最高的古建筑,角脊之上排列著10個小獸,其順序為“一龍二鳳三獅子,海馬天馬六狎魚,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個猴”,象征著皇權的至高無上。而岱廟天貺殿屋脊上的脊獸則有6個。
瓦作構件的“奧秘”
瓦,即有圓弧的陶片,用于覆蓋屋頂;“當,底也,瓦覆檐際者,正當眾瓦之底,又節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當名。”
在古建筑屋頂,橫斷面作半圓形的瓦為筒瓦,排列整齊有序,在陽光下閃爍著古樸的光澤,為建筑增添了莊重之感;形狀為弧形片狀仰置于屋頂的為板瓦,鋪成的屋面平整而流暢。板瓦與筒瓦相互配合,形成連續的排水坡面,起到排水防水作用。

?
瓦當是古建筑中覆蓋檐頭的筒瓦前端的遮擋,瓦當的圖案設計優美,起著保護飛檐和美化屋面輪廓的作用,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滴水位于板瓦前端,呈下垂的尖形,其作用是讓雨水順著尖形的邊緣滴下,防止雨水侵蝕墻面,保護建筑。
瓦當與滴水,共同起到保護木制飛檐和美化屋面輪廓的作用,表面常常會有精美的圖案,如花草、神獸等,不僅實用,還增添了建筑的美感。
瓦當是中國古建的重要構件之一,在岱廟舉目皆是,卻也最容易被游人忽略,但這小小的方寸圖形里,內涵卻極為豐富。

?
據介紹,岱廟現有古建筑多為明清時期的產物,瓦當具有典型的明清特點。位于岱廟中軸線的古建筑均按照宮殿規格鋪設黃色琉璃瓦,瓦當均為黃色琉璃龍紋系列,凸顯東岳神宮的崇高地位。中軸線兩側建筑則使用灰陶瓦當,比如東御座,是清乾隆帝祭祀泰山神時的休息場所,其垂花門、大殿、配殿等均采用灰陶瓦當。
從紋飾式樣來看,岱廟中軸線建筑,如天貺殿、配天門、仁安門等瓦當飾以坐龍與行龍兩種黃色琉璃紋飾,中軸線兩側除了有灰陶蟠龍紋瓦當外,還可尋見灰陶獸面瓦當。

?
岱廟古建及館藏瓦當紋樣豐富多樣,1995年至2013年間,岱廟瓦當多有出土,自漢至清應有盡有,漢代文字云紋瓦當、唐代蓮花紋瓦當、宋代獸面紋瓦當、明清龍紋瓦當等都已成為泰安市博物館館藏珍品。不同年代瓦當的出土再次證明岱廟在漢代已是重要的大型官式建筑,唐宋時期持續完善,岱廟綿延不斷的歷史脈絡得以清晰呈現。
檐角構造顯“匠心”
岱廟的飛檐造型優美,如飛鳥展翅,輕盈靈動。飛檐的設計不僅極具藝術觀賞性,還有著實用功能,它能夠擴大建筑的采光面積,同時將雨水拋離更遠,減少雨水對建筑基礎的侵蝕。飛檐的曲線與角度經過精心設計,展現出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藝與對力學原理的巧妙運用。

?
在天貺殿四個飛檐的角上,掛著四只鈴鐺,被稱作風鈴,又稱風鐸,微風拂過,風鐸便會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為靜謐的廟宇增添了靈動的氣息。在古代,風鐸不僅有裝飾作用,還被認為具有驅邪避災的功能,其聲音可以驚走飛鳥,避免它們在屋檐筑巢,保護建筑結構。
斗拱構件層層疊加,相互咬合,宛如一朵朵盛開在梁柱之間的“木花”。斗拱在建筑中起著承上啟下、傳遞荷載的作用,將屋頂的重量傳遞到柱子上,增強建筑的穩定性。同時,斗拱的復雜造型和精美的雕刻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古代建筑等級和工藝水平的重要標志,只有在宮殿、廟宇等高級別的建筑中才能見到精美的斗拱。

?
仔細觀察,在岱廟天貺殿梁枋與立柱相交處,自柱內伸出,形狀如雙翼,承托梁枋下分件,作為承重的構件,名為角替,俗稱雀替,主要起加固和裝飾作用。雀替的形式多樣,有龍紋雀替、花鳥雀替等,其雕刻精美,題材豐富,在增強建筑結構穩定性的同時,為建筑增添了華麗的裝飾效果。與斗拱相比,雀替的位置更靠近梁柱交接處,功能側重于輔助支撐和美化,而斗拱在結構承重上的作用更為關鍵。
岱廟的每一處建筑細節,都是歷史的見證者,它們歷經千年歲月,依然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向人們訴說著古代建筑藝術的輝煌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劉小東 陳陽 審核 陳茂榮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