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2元“小飯桌”,真香!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徐文莉 審核 陳茂榮)“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要記住,杏兒熟了,讓鄉親們嘗個鮮,杏兒就會越結越多!”這句曾鐫刻在80、90后記憶深處的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文《杏兒熟了》中的話語,用最樸實的語言詮釋著"與人分享"的哲學智慧。如今,在寧陽縣磁窯鎮孔家村的幸福食堂里,這句話有了新的注腳。

?

?
5月8日12時,村支書徐慶健一聲洪亮地吆喝:“到點了,大家都別慌,排好隊!”孔家村的老人們,紛紛朝著村委會旁的幾間小屋走去——那里飄出的飯菜香,正把“幸福”二字熬煮得滾燙。

?
這個每餐僅收2元的食堂,自今年1月起成了村里老人的“暖心驛站”。“這個食堂開得真好!像我們這種腿腳不方便的,也能吃得舒坦,飯菜做得真不孬!”村民叢紹水捧著熱氣騰騰的粥,眼角笑出了褶皺。 “飯,一起吃才香!現在俺們每天幾十個老頭兒、老太太坐一起吃飯,說說笑笑,心情也好了!”村民王秀芬也插話說道。

?
老人們圍坐在一起,邊嚼著食物邊嘮著家常。銀發與白發交織,話語聲與歡笑聲纏繞,恰似把“果子大家吃才甜”的故事,釀成了舌尖上的溫暖、心窩里的甘甜。

?
“幸福食堂就是咱村的‘暖心巢’!”徐慶健站在食堂門口,望著老人們就餐的身影感慨道,“飯菜熱乎,人心更暖,咱得讓這份幸福長長久久!”原來,為了解決運營長久問題,食堂采用“村集體拿一部分、個人付一部分、志愿者貢獻一部分”的模式,將每餐成本牢牢控制在8元以內。同時,徐慶健正積極對接愛心基金會,申請予以扶持。這份精打細算里,藏著村集體為老人們能共享“溫暖”的良苦用心。

?
為了能給老人們及時做好每一頓飯, 每天清晨,王玉梅、徐凌飛等5人組成的志愿者團隊,就開始擇菜揉面,開啟了一天的忙碌。飯菜出鍋后,“銀發送餐隊”把熱飯送到腿腳不便的老人手中。“慢點吃,不著急,鍋里還有熱乎的呢!”有的志愿者邊打飯邊叮囑,這一刻,食堂里蒸騰的不僅是飯香,更是鄰里守望、共享幸福的溫度。

?
如今, 磁窯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與信用辦創新“信用管理+志愿服務+暖心食堂”機制,以信用積分激勵和吸納更多志愿者加入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在孔家村,村民可以通過參與志愿服務、為食堂捐助食物等方式積累信用積分,從幫忙擇菜洗菜、打掃衛生,到為食堂捐贈食材,每一份善意都被轉化為積分,用來兌換新鮮可口的飯菜。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