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粵之窗丨深圳:全鏈賦能 激活創新活力
4月2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特別提出“四個穩”的工作要求: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這是中央首次將“穩企業”明確列入經濟工作重點。
作為民營經濟總量連續多年領跑全國的省份,廣東的民營企業面臨哪些發展困境?地方政府如何精準施策助企紓困?在培育新質生產力和突破“卡脖子”技術方面又有哪些創新舉措?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的記者在深圳等地進行了調研采訪。
從“零”開始
深圳如何助力企業初創?
去年,深圳全市新登記經營主體就有56.2萬戶,平均每月新增經營主體近5萬戶,創業密度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在深圳,開辦企業越發便捷。
今年,深圳提出為小微科創企業提供“低成本、高品質”的辦公空間,各區都有新動作。寶安區,最新發布了17800平方米的無憂空間和390多個夢想卡座,向入駐企業提供3—12個月的“零租金”的辦公用地。
“零租金”政策剛發布一個月,這里就入駐了8家公司。每家公司都有“絕活”:錢靈惠研發的這款會唱歌的卡片已經小規模量產;張宇諾開始為公司的機器人做產品驗證;陳宇華團隊做的半導體正在和一家行業內的大公司談合作。不僅有辦公室,旁邊還有融資路演廳。
屋子不大,作用可不小,大規模跟投資人的見面會每周有一次,小規模的見面會幾乎天天都有。
當然,作為小微科創企業,在深圳能享受到的“新手福利”遠不止這些:資金上,可以申請最高8.5萬元的各類創業補貼,最高5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研發上,可以使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技術上,可以打折購買政府的算力服務;深圳,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政策扶持與資源供給,為小微科創企業構筑起創新沃土。
“會賺錢的機器人”是怎樣煉成的?
創業禮包讓敢闖敢試的創業者有了底氣,但還有句話講“扶上馬,還要送一程”,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如何打通技術創新與市場應用的“最后一公里”?深圳給出了答案。一起探秘“會賺錢的機器人”是怎樣煉成的。
在深圳寶安機場的國際貨站,一家機器人企業正在調試他們的機器手,測試這款機器手產品是否可以在機場貨物分揀場景中使用。
在深圳,科技型民營企業占比超過70%。他們普遍面臨一個問題:缺少實際應用場景的驗證。研發方向容易偏離市場需求,技術改進也缺乏有效數據支撐。今年3月初,深圳宣布開放30個國資場景給人工智能方面的企業,已經幫助109家企業對接成功。這家公司也想進入國資場景。提出申請后的第三天,就得到了通知。
兩個多小時的準備后,測試開始了:測試的內容是機器手臂與叉車的配合,叉車移動貨物,機器手監測到有小型包裹出現在視線范圍內后,就要完成移動小型包裹的指令。
指令雖然完成了,但寶安機場物流系統高效運轉,需要機器臂不僅能實現毫米級精準定位,更要具備快速響應和多工況適應能力。目前的技術水平與這些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好在現場國資委工作人員的話,讓這家機器人公司吃了顆定心丸。
在深圳,這只是個開始,繼首批30個應用場景成功對接后,深圳國資系統正在全面梳理市屬國企200多個潛在場景。第二批50個精選場景即將推出,為更多民營企業提供寶貴的實測機會。
從“落腳”到“扎根”如何解好“用人”難題?
解決企業痛點,深圳給出的答案從來不只是“給政策”,更是“給機會”——把整座城市變成創新產品的試驗場。但真正要讓企業心無旁騖搞創新,關鍵還要解決人的問題。降低闖蕩深圳的“第一道門檻”,讓人才扎根無憂,讓企業用人放心。
在深圳北站出站口,醒目的位置放著這樣一塊易拉寶,上面羅列著深圳市為前來求職大學生提供的各項住房支持:包括短租服務、租房折扣等等。其中“15天免租金”的政策,吸引了不少剛下高鐵的求職者。
梁冠鏗申請到的是一個單人間,30平左右,配有衣柜、獨立衛浴,以及冰箱、空調等基本家電。
深圳這樣的15天免費住活動將分批滾動提供超1萬套房源。截至4月28日,活動累計報名超2萬人,服務近8000名畢業生。“引人”只是第一步,深圳的“留人”效率同樣高。
總臺記者 何俊儒:落戶深圳要多長時間?最快24分鐘。深圳的“人才一體化綜合服務平臺”,已經打通公安、教育、人社等多個部門數據。
成功入戶,就可以享受深圳教育、醫療、住房、社保等政策保障:就近入讀公辦學校;符合條件還可以申購保障性住房;大學生還有最高10萬元的入戶補貼等等。
2024年,深圳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再創新高,突破2.5萬家,其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九成;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攀升至42.3%,這片創新沃土上,每個奮斗者的小愿望都在生根發芽。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