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恐慌 正確認知放射檢查安全性——泰安八十八醫院醫學影像科專家為市民科學解讀醫療輻射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于冰冰 通訊員 鄭立廣 陳青 審核 王天姿)為何公眾普遍對醫學檢查的輻射心存恐懼?泰安八十八醫院醫學影像科專家將通過專業數據,為市民揭示醫學影像輻射的真實風險,幫助大家破除恐懼,正確認知放射檢查的安全性。
輻射分為兩大類型:電離輻射(如X射線、核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如微波)。現代醫療體系中,放射科和核醫學科的部分檢查涉及電離輻射,而超聲檢查則完全依賴聲波原理,無輻射之虞。
衡量輻射風險的核心指標是有效劑量(西弗Sv)和吸收劑量(戈瑞Gy)。國際權威機構已建立明確的安全標準:
1.低劑量(<100mSv):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證實該范圍內無致癌風險。
2.中等劑量(100至1000mSv):短期內未見健康影響。
3.高劑量(>1000mSv):長期暴露可能提升特定癌癥風險。
針對特殊人群的研究顯示:美國核管會確認,胎兒接受<50mSv輻射安全無虞;美國疾控中心指出,僅當胎兒輻射劑量≥150mSv時才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全球醫療界經過百年實踐驗證,現代放射檢查已形成嚴格規范:常規X光檢查——單次劑量約0.01至0.1mSv(相當于3天自然本底輻射);胸部CT檢查——約7mSv(相當于2年自然輻射);冠脈CTA——約12mSv(相當于4年自然輻射)。
這些數據遠低于100mSv的安全閾值,且醫療機構嚴格執行“合理且盡可能低”的輻射防護原則。理性認知醫學輻射,既能獲得必要的診療信息,又可避免不必要的健康焦慮。
各類放射檢查輻射劑量科普
1.中文全稱:數字X線攝影
價格較低,原理是人體各組織結構有密度厚度差異,對X光吸收不同。輻射劑量0.1至0.5mSv,以胸片舉例,輻射劑量為0.02mSV。
2.中文全稱:計算機斷層掃描
價格稍貴,原理是一種X線診斷設備,可以獲得橫斷面圖像,多次X射線的切片式掃描并用計算機成像。輻射劑量:掃描一次的輻射劑量通常在2至15mSV范圍內。其中,低劑量掃描1至2mSv;平掃2至8mSv;增強掃描因為需要與平掃對比而多掃描一次,劑量會翻倍,5至15mSv左右;血管造影等15mSv左右。
3.英文簡稱:MRI
價格最貴,原理是體內氫原子在強磁下發生共振,可以獲得橫斷面、矢狀面和冠狀面的影像,空間分辯率好。輻射劑量近乎沒有。
其他檢查
1.超聲
原理是超聲波,輻射劑量近乎沒有。
核醫學檢查SPECT,原理是借助于微量核素藥物、現代醫學影像技術與分子生物學相結合的新技術,高靈敏反映人體內組織器官的血流灌注、功能代謝及生理生化的成像方法。輻射劑量在0.1至5.2mSv范圍內。主要用于早期推斷腦、心臟、腎臟、肝、肺、甲狀旁腺等人體各臟器的功能改變,血液供給和代謝改變等。
2.核醫學檢查PET/CT
輻射劑量:PET與CT輻射劑量疊加,但最大僅有15mSv。針對全身檢查,作為目前最先進的分子影像檢查,可以集中進行全身腫瘤尋找和療效評判。
泰安八十八醫院醫學影像科專家表示,以上檢查都在處于較低的劑量水平,甚至比胎兒的安全劑量上限(50至100mSv)還要低。其實,以吸煙者為例,如果每天1包香煙,每年受到的輻射劑量是35mSv,遠大于大多數的醫療輻射劑量。
此外,醫生在開具輻射檢查醫囑時,均會依據專業知識與臨床經驗,對檢查的必要性和安全性進行全面考量。因此,受檢者大可放下心理負擔,安心接受相關檢查,避免因不必要的擔憂而延誤病情診斷與治療。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