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應對穩住外貿基本盤
我國外貿發展還面臨諸多壓力與困難。不過,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只要積極應對、多措并舉,就能穩住外貿基本盤,拓展多元化市場,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
近日,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一期線下展在廣州順利結束。本屆廣交會期間,出口展展位數近7.3萬個、參展企業首次突破3萬家,境外采購商同比增長超10%,展現了“中國制造”的強大吸引力。在國際貿易形勢復雜嚴峻、不確定性還在上升的情況下,參展商與采購商的“雙向奔赴”,更加顯現了我國外貿韌性依舊。
廣交會是我國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縮影,也是世界分享中國機遇的重要平臺。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43.8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規模再創歷史新高,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更加穩固。廣東省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與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出口動力強勁,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新引擎。包括江蘇省的智能設備、湖北省的機電產品、四川省的電子信息產品在內,各省新技術、新產品的“上新”速度,印證了我國制造業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分量。
也要看到,我國外貿發展還面臨諸多壓力與困難。當前,國際環境變亂交織,世界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主要經濟體持續增長動能不足;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貿易壁壘明顯增多,嚴重拖累世界經濟增長與可持續發展進程。給產業結構調整、市場多元化拓展、企業自身發展等也帶來挑戰。不過,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只要積極應對、多措并舉,就能穩住外貿基本盤,拓展多元化市場,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加快構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網絡,助推企業穩定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
我國的對外開放從來都不是針對特定對象、依賴單一市場。我國與東盟已連續5年互為對方第一大貿易伙伴,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的進出口規模在不斷提升。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走深走實,以及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與中日韓自由貿易談判的積極推進,發展空間還將不斷拓展。共建“一帶一路”已發展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扎實推進下,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產業鏈、供應鏈聯系正日趨緊密,必將帶動上下游產品進出口快速增長。
另一方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為引領,培育外貿新動能。
近年來,隨著我國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綠色低碳轉型步伐不斷加快,一系列產自我國的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新品”“潮品”“爆品”大量問世,正推動我國出口競爭力持續“煥新”。例如,本屆廣交會增設服務機器人專區,與繼續設立的智慧生活、清潔能源、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專區一道,向世界展示我國各類產業的發展新成果。據海關總署統計,2024年我國風力發電機組出口增長71.9%,光伏產品連續4年出口超2000億元,電動汽車出口首次突破200萬輛。“中國制造”在不斷豐富國際綠色產品供給的同時,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與綠色低碳化轉型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丑則靜 系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政治系副教授 來源:經濟日報)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