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言丨“出口轉內銷”,魯企如何作為?
4月以來,美國再次揮舞起了“關稅大棒”,宣布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面臨最高達245%的關稅。近年來,中國出口始終面臨不小的外部干擾和沖擊,面對此困境,中國出口企業采取多元化市場布局、轉戰內需市場等策略,力求減輕負面影響。古語云,“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在外貿大省山東,眾多魯企該如何應對?
快速響應,打好“有準備”之仗。
說起“出口轉內銷”,很多人都不陌生。
在我國內外貿發展歷史上,已經出現多次出口轉內銷的情況。過去,出口轉內銷主要是出口計劃外的產品,因這些產品往往質量較好,所以在國內市場較為緊俏,一度成為價廉物美的代名詞。
在國際局勢波譎云詭的今天,外貿挑戰隨著大國政治博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少長期深耕外貿的企業不可避免受到沖擊,面臨著訂單減少、利潤降低等壓力。
于是,不少企業順勢將目光轉向其他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展示出了主動應對的積極姿態。比如,此次“關稅戰”伊始。魯商集團于4月12日一早就發布《致廣大合作伙伴的一封信》,在這封信中,魯商集團推出了多項重點舉措:重點支持受國際貿易關稅影響的優質國產商品,構建“國貨直通車”快速響應通道;開放線上千萬級用戶平臺,為相關商品開辟線上推廣專屬路徑,全方位展現優質國貨的產品魅力與品牌價值;特別設立“外貿優品精選專區”,集中陳列受關稅沖擊的優勢國產商品,立體呈現“中國制造”的卓越品質等,這種躬身入局的姿態,正是廣大魯企不怕事、能擔事的生動寫照。
互濟互惠,撐開“同風雨”大傘。
我國擁有14億人的超大規模市場,蘊藏著強大的消費活力和潛力;而外貿企業在長期的經營管理中,既鍛造了超強的創新力和制造能力,更煉就了“風雨同舟”的“鐵肩膀”。
連日來,不少中國企業挺身而出“雪中送炭”,借助自身平臺資源和渠道優勢,積極“搭梯子”“架橋梁”,暢通并拓寬外貿產品的內銷渠道,幫助外貿企業闖關破局。
已有京東、盒馬、永輝超市、華潤萬家、物美等近20家企業表示,將發揮各自優勢助力外貿企業拓寬渠道。另外,中國商業聯合會聯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等七家協會聯合發布倡議書,推動內外貿聯動拓展內銷市場。
在山東,“抱團取暖”的溫度正在不斷升溫。比如,利群集團近日正式發布內外貿聯動發展戰略,向全國供應商伙伴拋出合作橄欖枝,計劃通過"五大賦能計劃"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作為深耕商貿流通領域40余年的綜合性企業集團,利群集團用自身應對全球經濟變局的經驗,為更多魯企照亮了合作共贏的前行之路。
政企攜手,開拓“有可為”的新天地。
構筑積極的營商環境,政府的保駕護航十分重要。為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營造良好環境,讓更多優質產品服務于國內消費者,助推內需市場升級,需要政府這只“有形之手”的照拂。
比如,在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上,山東組織2994家企業參展,展位達到5345個,規模創歷史新高。魯企向全球采購商充分展現了在高端裝備制造、技術創新等領域的最新成果。山東還以此為契機,專門舉辦了“萬企出海 魯貿全球”精準采購對接會廣交會專場活動。
還如,在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山東展區特別設立外貿優品展區,幫助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同時,我省泰山體育、大染坊等兩家企業成功入選本屆展會特別設立的外貿優品中華行展區,魯企進一步借助消博會平臺融入國內市場。
“風浪越大,魚越貴”,外部環境無論怎么變化,魯企都在隨機應變,以“弄潮兒”的姿態,在“出口轉內銷”的大潮中乘風破浪。(文/李振華)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