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泰安 > 正文
  • 鄉村振興 | “‘鐵鳥’飛一圈,頂我們干三天!” ——土地流轉“轉”出鄉村振興新動能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張智凱 于龍 審核 陳茂榮)四月的風掠過泰安高新區北集坡街道朱家埠村26.67余公頃麥田,卷起層層綠浪。幾架植保無人機來回穿梭,霧化藥劑灑在麥田上,折射出彩色的光。

      “我年輕時背著藥筒打藥,一天下來肩膀腫得抬不起來,現在這‘鐵鳥’飛一圈頂我們幾十人干三天。”老村民邢長山仰頭望著盤旋的無人機笑道。這個曾經被“誰來種地”困擾的村莊,如今正煥發著新的生機。

      “以前哪里有什么生機,雜草倒是不少。”朱家埠村黨支部書記龐緒軍望著綠油油的麥田回憶道。2022年,龐緒軍面對著撂荒的耕地,決定“搞”土地流轉。“村民不種,那就村集體種,這么好的地可不能浪費了。”龐緒軍說。

      土地流轉了,但問題還需要挨個解決。由于朱家埠村傳統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收成好不好還要靠老水渠“望天收”,灌溉是個大問題。

      

      “哪里不通就挖哪里,先完善基礎設施。”龐緒軍帶著工作人員從水渠開始清淤修復,累計清淤修復水渠500米、鋪設排水管道700米,并在嶺地新建2000米灌溉管網及55處出水口,徹底結束“望天收”歷史。田間道路從2米拓寬至5米,配套電纜鋪設800米、新打機井2處,形成“旱能灌、澇能排、路暢通”的現代農業基礎設施網絡。

      土地流轉起來了,但朱家埠村還是缺乏種地能手。誰來種?科技種。

      

      朱家埠村的麥田上,曾經的靜謐被“高科技”的轟鳴聲替代,種植播種機、植保無人機、智能噴灌系統……一架架先進的農機設備在田間地頭翻騰,“高科技”賦予土地新的生機。

      站在田埂上,龐緒軍彎腰抓起一把泥土,濕潤松軟的土粒從指縫滑落。“我們對26.67余公頃土地進行了噴灌系統改造,采用噴灌與智能調控技術,實現節水50%、節省人工80%,并有效防止土地板結問題,為作物根系生長創造良好條件。”龐緒軍說。

      如今,農戶既可獲得租金與務工收入,又可通過集體增收享受分紅,形成“集體增收—土地增效—農民增收—鄉村增值—流轉規模擴大”的良性循環,為城鄉融合發展蹚出新路徑。“現在我們朱家埠村累計流轉土地400余畝,每年為村集體增收60余萬元、為村民發放流轉金30余萬元。”龐緒軍告訴記者。

      規范化的土地流轉背后,是對土地資源展開的規劃與整合。朱家埠村流轉后的土地,不僅能確保高新區項目落地時土地供應及時到位,縮短項目籌備周期,同時,土地的靈活調配,能實現土地資源與項目需求的精準匹配,為不同類型的項目,快速騰出發展空間,為泰安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夯實要素保障根基。

      “我們村將進一步規范土地流轉程序,確保土地流轉過程公開、公平、公正,加強對土地流轉合同管理,保障農戶和村集體利益,為泰安高新區東擴發展持續儲備土地。”龐緒軍說。

      

      明媚的陽光下,無人機返航充電,麥浪中傳來植保機的嗡鳴。從無人機翱翔田間到水渠管網縱橫交織,從土地集約利用到農民多元增收,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現代化圖景正徐徐展開,這場土地流轉與科技賦能的“雙向奔赴”,正讓朱家埠村的田野生長出鄉村振興的無限可能。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