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商界領袖:抵御美國關稅風暴,中馬應當這樣做!
中國馬來西亞商會會長羅維堅(Loh Wee Keng)4月18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中國領導人于4月15日至17日對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為兩國推進戰略合作提供了寶貴契機。
中馬合作碩果累累
文章指出,中國連續多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在去年創下歷史新高,馬來西亞則是中國在東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如今,雙方應聚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字創新和綠色技術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兩國雙園”項目促進了投資,創造了就業崗位。比如,作為首個入駐馬中關丹產業園的項目,聯合鋼鐵項目已經成為馬來西亞最大、最先進的全流程工藝鋼鐵企業之一,在當地雇用了4000多名員工。
中國在電動汽車和人工智能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而馬來西亞在電氣和電子產品領域擁有雄厚基礎,雙方可以從傳統貿易轉向共同發展。
中馬應攜手抵御關稅風暴
文章進一步表示,當前,美國對世界多國挑起關稅戰,威脅全球貿易穩定。很顯然,加征關稅是美國向其他國家施壓的策略,意在迫使這些國家在談判中滿足美國開出的條件。短期內,美國關稅戰可能會對世界造成巨大沖擊。不過,東南亞國家可以與中國一道,在區域內達成新的平衡。東盟成員國可以減少對外部勢力的依賴,進一步穩定與中國的關系。
東盟成員國的青年人口數量龐大,購買力強勁。如今看來,馬來西亞從美國進口商品的成本將上升。有鑒于此,馬來西亞應當深化與中國的合作,攜手應對全球不確定性。
作為2025年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的外交影響力顯著提升。通過增進區域共識,馬來西亞可以幫助抵御保護主義沖擊,同時促進經濟共同發展。事實上,不斷變化的貿易格局反倒為東盟與中國合作創造了新空間。
中馬合作前景向好
文章分析稱,跨境支付和金融科技的興起為雙方開辟了新的合作領域。馬來西亞致力于促進金融基礎設施現代化,并與其他東盟成員國討論使用美元以外的貨幣進行貿易結算。而中國是數字貨幣和移動支付領域的全球引領者,馬來西亞可以通過對華合作鞏固自身的金融科技中心地位,并促進人民幣在跨境結算中的使用。
憑借一系列戰略優勢,馬來西亞吸引了大量中國投資。兩國間的文化紐帶和政府間的友好關系為民間往來與企業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自試行互免簽證以來,中馬之間的游客數量激增,促進了更深層次的文化和經濟往來。
馬來西亞需要抓住機遇,完成長期項目,吸引可持續投資,并提升區域經濟韌性。中國應當與馬來西亞深化合作,促進亞洲乃至其他地區的一體化進程。
文章最后強調,在全球地緣政治格局面臨更多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中馬之間的務實、前瞻性合作為邁向共同繁榮帶來了希望。
(英文原文刊發于《中國日報》智享匯欄目)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