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線觀察丨泰安市實驗學校博城學校:讓農村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校
“老師好!”“校長好!”“趙校長早啊,又在門口等孩子了!”……
早6:10準時從家里出發,7:20前泰安市實驗學校博城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趙興秋就會站在學校門口,迎接學生的到來。
兩山夾一水,博城在其中。泰安市實驗學校博城學校(以下簡稱“博城學校”)位于泰山區汶水河畔的博城社區,北望泰山,南臨徂徠山,肩負著舊縣村、顏張村、桂林村、圣元村、博城社區等周邊9個村、社區適齡兒童的教育教學工作。“2021年我剛來博城學校的時候,孩子見到老師不敢抬頭看,還有繞著走的。現在再看這些孩子,個個都大大方方的,來送孩子的家長也熱情地跟老師們打招呼,看到這些變化,我心里覺得特別溫暖。”趙興秋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圖的就是群眾認可、學生認可。”
高標準創建學習生活環境
“上節課咱們學習了‘借十法’,接下來看看同學們的作業情況。這個‘4’上面的小圓點是不是寫得不太明顯啊,下次一定要標記清晰……”4月9日上午9:00左右,一年級(4)班數學老師梁彥云正運用智慧黑板、投影儀等設備,直觀地向學生講解兩位數減法。與此同時,二年級(1)班語文老師黃笑笑正通過智慧黑板,給同學們展示與“誠信”相關的古語及其出處。
提升區域義務教育發展水平,是我市創辦博城學校的重要目標。博城學校為泰安市實驗學校教育集團第三實驗學校,是依托名校、孵化新校的集團化辦學“名校+新校”模式的探索實踐。泰安市實驗學校向集團校派出管理干部,集團內部統一課改理念、統一常規標準、統一教研平臺、統一督查評價。
博城學校的教學樓每一層都有特色鮮明的主題文化,從一樓行至四樓,先賢文化、紅色文化、地域文化、科技文化依次呈現;25間教室均安裝了智慧黑板;防眩護眼燈明亮柔和不刺眼;每天提供干凈營養午餐的自營食堂、專門的午休教室等,解決了家長的后顧之憂。
博城學校黨支部副書記、副校長王正寶從教近40年,經歷過“黑屋子、土臺子,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環境。到博城學校任職以來,王正寶時常感慨:“以前我們也向往泰安市實驗學校的辦學條件、管理模式、師資力量,現在‘向往’變成了‘現實’。”
課程建設與教師培養并重
“城里的孩子能上的課,我們農村的孩子一樣能上;城里的老師能在教研比賽上亮相,我們的老師也一定能站上那個舞臺。”三年前,趙興秋帶著“特色發展、精致管理、品質立校”的工作理念來到博城學校,從建設、管理、課程、課堂、文化、活動六個方面協同推進學校建設。
四年級(2)班的李元崢參加了學校的書法社團、AI社團,社團活動讓她的小學生活多姿多彩。“我們書法教室里筆墨紙硯樣樣都有,一開始我寫出來的字歪歪扭扭的,在老師的指導下,現在我的書法作品入選了學校的書法展覽!”李元崢眼里閃爍著光芒,“我在AI社團學習了編程基礎知識,每一次通過代碼讓機器人完成各種有趣的動作,我都很有成就感!”學生的進步讓社團老師張一鳴更有干勁,在他的指導下,學校已有10多名同學在青科賽、信息素養大賽等白名單賽事中獲得省級獎項,讓人工智能走近農村學生身邊。
博城學校結合地域特點、文化底蘊和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開發了“1358”校本課程體系。學校利用課后服務組建了11個學生社團以及足球、籃球、編程校隊,高標準的運動場地、校園電視臺、精品錄播室、創客教室、數字書法、數字音樂、數字美術、勞技操作等專用教室,為孩子們的興趣發展提供了土壤。
博城學校現有教師53人,平均年齡32歲,課題引領、以研促改、以賽促練是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三板斧”。教研沒有局外人:趙興秋為青年教師展示三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游歷自然王國 探秘大千世界》任務群整體教學設計,反復叮囑青年教師“要把握人文精神和語文要素,對標課標要求,明確任務群,確定單元大任務”;副校長李曉文帶領老師們開展“深化大單位教學實踐與研究 打造‘1234’深度學習課堂”集體大教研,立足課改要求,開展項目化和跨學科項目實踐……
數學老師張曉在區優質課比賽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績,備賽期間,從課程導入的新穎性,到知識講解的邏輯性,再到課堂總結的完整形,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知識點她都反復琢磨。“參加教學比賽對我而言是一段極為寶貴的經歷,我的教學方法有了很大改善,課上學生跟我的互動更加活躍了。”張曉說。據統計,建校以來,博城學校教師團隊先后有200余人次獲得了市、區級教學榮譽。
打造新質教育力博城品牌
你的學校是什么樣子的?一年級(3)班的范明皓這樣回答:我們學校的操場像一塊綠色的地毯,每天我都和同學在這跑步、做游戲;學校的圖書閱覽室像一個神奇的世界,故事書里的小動物好像活了一樣在我眼前蹦蹦跳跳;老師總是笑瞇瞇的,聲音很溫柔,像媽媽一樣關心我。
2021年建校之初,全校第一屆學生5個年級一共300多人;今天,博城學校的在校生已達到700人。學生家長、校家委會主任李乾芳對于這個變化深有體會。經過認真考察,2021年,李乾芳把讀五年級的大女兒送到了博城學校。“這里沒有‘填鴨式’的教學,而是讓孩子在實踐中發現興趣、培養自信,我很認可博城學校的辦學理念。”李乾芳說,“雖然我女兒在博城學校只讀了一年,但她把博城教給她的好習慣帶到了初中。”小兒子在博城學校讀四年級,李乾芳說在學校的教導下,兒子獨立、自信,懂得珍惜勞動成果,能主動幫爺爺奶奶打理菜園,有了小小男子漢的責任感。
建校以來,周邊村已有50多個家庭把孩子從城區學校送到了博城學校,翟艷艷家庭就是其中一個。“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接受優質教育,所以當初我們把孩子送到了城區的民辦學校。雖然老師、宿管都很關心孩子,但來回20多公里的路程、孩子生病或心情不好時家長不能在身邊陪伴的現實情況,讓我們全家一致決定,把孩子接回家門口上學。”翟艷艷說。
三年多時間里,博城學校獲得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示范校”“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兩項國家級榮譽;鄉村溫馨校園、書香校園、綠色校園、四星中隊四項省級榮譽;以及教書育人先進單位、教學工作先進學校、學校安全工作先進集體、智慧校園、無廢學校等數十項市、區級榮譽。5名學生被評為泰安市“勞動小模范”,6名學生被評為泰安市優秀學生,70人次在區級以上科創、體育、美術等活動中都嶄露頭角,開闊了視野。
“目前博城學校基本實現了讓農村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校的目標。”趙興秋表示,“下一步,學校將繼續借助教育集團的力量,優化課程設計、深化課堂改造,形成具有博城特色的新質教育力,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堅實的教育力量。”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張振男 攝影 陳陽 審核 聶艷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