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榜樣丨賈廣明:以侍奉報親恩 以堅守踐孝行
寧陽縣東莊鎮南故城村有這樣一位“外姓人”,40多年來,他用勤勞的雙手撐起家庭,用默默的堅守詮釋孝道,用無聲的行動將好家風傳給下一代,他就南故城村“最美上門女婿”賈廣明。
這幾天,賈廣明與妻子坐在家中翻看一本承載著無數回憶的相冊,岳母的音容笑貌在他腦海中一一浮現。在那些照顧岳母的日子里,每一幕都見證著愛與責任。“岳母是2024年11月去世的,每當看到這些照片,我們就會很想念她。”賈廣明說。

?
他是岳母口中的“好兒子”
1982年,賈廣明和南故城村村民盧運華結婚,成了盧家的“上門女婿”。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并榮立三等功的岳父因公英年早逝,當時大女兒才5歲,三女兒還未出生。作為烈屬的岳母自27歲開始,便獨自扛起了養家和照顧3個孩子的重擔。“我從很小的時候就養家,知道其中的艱辛。現在老人把我招進門,我作為家中唯一的男人,再苦再累也要照顧好岳母,把這個家撐起來。”賈廣明在心里默默承諾。
岳母積勞成疾,很早就患上了嚴重的貧血,經常腰腿疼痛。結婚后,賈廣明白天到煤礦上班,晚上回來照顧岳母、做家務,和妻子一起操持整個家。1992年的一天,岳母突然暈倒,緊急送醫后被診斷為再生障礙性貧血。賈廣明帶著岳母到市里尋醫問診,安排岳母住院、檢查、輸血。那段時間,他和妻子在家和醫院之間來回奔波。
岳母生病之初,每隔一個星期就要輸一次血,這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家里實在沒錢了,賈廣明便向親朋好友和單位同事借,50元、100元、200元……每一筆借款,他都認真地記到本子上。一位知道病情的親戚忍不住勸他:“不行就放棄吧,大家都知道這是治不好的病,即使不治大家也都理解你,再說你家里的兩個孩子花錢的地方也多。”賈廣明堅定地搖頭:“我進了這個家,她就是我親娘,再難我也要給她治。”
在岳母病重的5年時間里,賈廣明帶著岳母輾轉5家醫院尋醫問藥。以前坐車不方便,為了省錢,他就背著岳母步行到醫院,來來回回,數不清走了多少路。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在濰坊的一家醫院成功找到了岳母的癥結所在,經過精心治療,岳母的身體逐漸好轉,日子也有了盼頭。

?
他成了兒女口中的“賈鐵人”
岳母的醫藥費、孩子的學費、家里的開支……岳母病重的那幾年,為了兌現心中的承諾,賈廣明每天都像陀螺一樣運轉。他每個月要坐火車去濰坊拿藥,為了省錢,他只坐夜車,困了就睡在候車室里。“白天舍不得去,因為白天還得下礦掙錢。”賈廣明說。
有一次拿藥回來,因為過于疲憊,賈廣明上班時不小心砸斷了腳趾,腳上傳來鉆心的疼痛。此時,賈廣明首先想到的就是不能耽誤上班,家人還等著他的工資吃飯。因為腳疼不能下礦井,他就主動干起了為工友送餐等輔助工作。看著他一瘸一拐,工友們在攙扶的同時,也都對他豎起大拇指。
這些年,為了養家糊口,賈廣明每天起早貪黑,和妻子擺過地攤、去外地打過工、開過飯店……經過不斷的努力,他一點點還清了岳母看病借的錢,兒女也順利考上大學完成學業并組建了美滿的家庭。
“他來到這個家后,把老母親和俺姊妹們都照顧得很好。他很有耐心,我總說他比我孝順。嫁給他,我很幸福。”妻子盧運華說。
除了將這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賈廣明還盡心盡力地照顧其他親人。他把母親接到身邊照顧,日夜值守照顧生病的父親。雖然是個“外姓人”,但街坊鄰居無論誰家有事他都會熱情幫忙,他還牽頭操辦了幾位堂叔的后事,調解堂弟的家庭矛盾。賈廣明慢慢成了整個家族的“主心骨”。
他家有眾人羨慕的“好家風”
在賈廣明的言傳身教下,女兒和兒子也特別孝順懂事。兒子婚后把父母和姥姥接到家中照顧,孫子對太姥姥格外親,一日三餐都會把飯菜送到太姥姥手上。這個家庭展現的幸福感與和諧家風,令鄰里羨慕不已。
“看到我的舉動,周邊的親戚、姊妹照顧父母也盡心盡力。我的孩子照顧老人也很細心,我感到很欣慰。”賈廣明說。
賈廣明的孝行在當地傳為佳話。他用40余年的堅守詮釋了“百善孝為先”的真諦,為社會樹立了孝老愛親的榜樣。“他對老人特別孝順,對鄰里也好,村民個個對他贊不絕口。”南故城村村民李桂英說。
賈廣明的事跡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他先后獲得“泰安好人”“山東好人”等榮譽稱號,并于2024年入選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候選人。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徐文莉 審核 陳茂榮】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