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燈天使】泰安市中心醫院老年神經科護士王霞——身著白衣 心有錦緞
凌晨三點的病區走廊,心電監護儀的蜂鳴聲與鼾聲交織成夜曲。護士鞋與地膠摩擦出特有的沙沙聲,白大褂左襟微微泛黃,那是常年被患者緊握留下的痕跡;右側口袋鼓起的筆記本邊緣,依稀可見"肢體肌力評估表"與"家屬溝通要點"的折角。她就是泰安市中心醫院老年神經科護士王霞。
白衣執甲守危境 素手燃燈照康途
在老年神經科繁忙的走廊里,王霞的身影總是顯得格外堅定。猶記工作第二年的深夜,一位75歲的老爺爺急切地來到護士站,神情焦慮地求助。王霞毫不猶豫地趕往病床,面對心慌胸悶、呼吸急促的老奶奶,迅速展開了一系列急救措施。測心率,床邊心電圖檢查,測血壓、隨機血糖,同時通知值班醫生,給予吸氧,建立靜脈通道,并給予速效救心丸口服,靜脈藥物靜滴,歷經半小時的生死競速,終使患者轉危為安。救治中她既要精準無誤地完成各項操作,又要在高壓環境下保持冷靜,給予患者及其家屬堅定的支持。這份在重壓下的從容,源自她日復一日與職業疲憊、生死壓力、溝通誤解等困境的持續博弈,更是對護理事業深沉熱愛的具象化詮釋。
身心同治施良策 情智雙愈撫創傷
午間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地板上,形成斑駁的光影。王霞像往常一樣進行著她的巡查工作,然而,這次看似平凡的巡視卻讓她遇到了一位需要更多關愛的患者。
大爺的沮喪神情觸動了她的心,她沒有選擇視而不見,通過耐心的溝通,了解到大爺的病情并不樂觀,左側肢體無力,肌力僅有2級,這不僅意味著身體上的痛苦,更帶來了心理上的沉重負擔。
通過評估,王霞發現大爺不僅承受著身體上的病痛,還有著嚴重的抑郁癥和睡眠障礙。于是,她和同事們一起,運用敘事護理方法,耐心地與大爺及其家屬溝通,幫助他們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在王霞的鼓勵和指導下,大爺開始了肢體功能的鍛煉。她運用良知體位擺放技術,鼓勵大爺進行肢體功能鍛煉。一周后,奇跡終于發生了。在家人攙扶下,大爺雖然步伐不穩,但已經能夠走到護士站。王霞再次檢查發現他的左側肢體肌力提升到了4級,大爺的抑郁癥狀也有了明顯的好轉。這種將心理疏導融入功能康復的照護模式,成為科室處理心身共病患者的經典案例。
杏壇傳薪育桃李 銳意創新鑄菁英
醫療技術不斷進步,護理領域亦經歷著變革。王霞作為帶教老師,注重創新帶教方式,以適應護士和實習護生在不同心理發展階段的需求。她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制訂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強調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并通過組織查房和參與醫護一體化查房,實施磁性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王霞持續進行評估和反饋,實現改進。她還督促科室護士完成護理部制定的分層級培訓計劃,并通過創新情景模擬演練來提高護士的專業素養。她將教學融入日常工作中,培養了很多優秀的護理工作人員。在護理培訓中,王霞組織了情景模擬心臟驟停的應急演練,讓護士們在模擬的突發環境中處理緊急狀況,不僅可以鞏固急救技能,還可以學習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保持冷靜和有效溝通。事后,王霞對每位參與者的操作進行了詳細點評,給出改進意見。這為他們日后在真實環境中處理緊急情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病區的電子鐘第3285次跳向零點,王霞輕輕為患者掖好被角。九年間,這樣的夜晚早已數不清。她總說護理是"用一雙手托住另一雙手的墜落",那些被體溫焐熱的聽診器、深夜巡查時特意調暗的手電光,都在訴說著這位護士最樸素的信念。當被問及未來時,她正彎腰指導新護士調整鼻飼管的角度。"希望能帶出更多懂患者心的護士,"溫熱的碘伏棉球在她指間流轉。晨光漫過護士站窗臺時,她的身影又消失在走廊轉角,白衣下擺微微揚起,像一盞永遠亮著的提燈,正向著更長的護理生涯走去。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邢季萌 通訊員 蔡樂 審核 晁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