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科普:警惕全身多系統受累的“隱匿殺手”——風濕免疫疾病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于冰冰 通訊員 楊欣欣 陳青 審核 晁彤彤)近日,記者從泰安市八十八醫院風濕免疫科獲悉,隨著公眾健康意識提升,風濕免疫疾病就診率逐年攀升。這類累及全身多系統的疾病因癥狀多樣、隱匿性強,常導致誤診漏診,專家呼吁需提高疾病認知。
風濕免疫疾病并非單指某一種疾病,而是涵蓋200余種影響骨骼、關節、肌肉及周圍軟組織的疾病總稱。此類疾病本質為免疫系統異常攻擊自身組織,可導致從皮膚黏膜到心腦腎等多臟器損傷,具有“病在關節、傷在全身”的特點。
臨床表現呈現四大特征:癥狀交替反復。存在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特點;個體差異顯著。同種疾病在不同患者中表現迥異;多系統累及。可能同時出現皮膚、黏膜、內臟等損害;實驗室指標異常。常伴隨特異性抗體或炎性指標升高。
九大預警信號需警惕:關節異常。持續1小時以上的晨僵,尤其是小關節對稱性腫痛;反復發熱。抗生素治療無效的長期發熱(體溫>38℃超過3周);黏膜病變。每年發作3次以上的痛性口腔潰瘍,伴外陰潰瘍更需注意;皮膚表征。無瘙癢的面部蝶形紅斑、指端血管炎、光敏感皮疹;雷諾現象。寒冷刺激引發手指“蒼白-紫紺-潮紅”三色變化;眼炎反復。葡萄膜炎、鞏膜炎等眼部炎癥頻發;肌肉異常。肌無力伴肌酶升高,特別是頸肌、骨盆帶肌受累;干燥癥狀。不明原因口干需日飲2000ml以上,伴“猖獗性齲齒”;多系統損害。同時出現肺間質病變、蛋白尿、心包炎等。
值得注意的是,疾病早期可能僅表現為單項癥狀。專家提醒:若出現兩種以上癥狀持續不緩解,特別是年輕女性伴脫發、月經紊亂,應及時進行抗核抗體譜等專項檢測。
目前臨床診療強調“早診早治”原則,通過生物制劑、靶向藥物等規范治療,多數患者可實現臨床緩解。專家建議建立“癥狀日記”,記錄癥狀發生時間、誘因及演變,為精準診斷提供依據。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