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守護者·走近泰安火焰藍丨云端的“火焰藍”:一名消防救援人員11年的堅守
?開欄的話:在泰山之巔,在煙火升騰的城市街巷,有這樣一群守護生命的“火焰藍”,他們既是火場逆行的孤勇者,也是城市安全的守護人,更是群眾身邊的“藍朋友”。即日起,本報特推出“生命守護者·走近泰安火焰藍”欄目,深入挖掘那些藏在滾滾濃煙背后的感人瞬間,用筆觸描摹防護服下的滾燙初心。
在泰山之巔,一群“火焰藍”常年穿梭于懸崖峭壁間。其中,一個年輕的身影總在隊伍最前面。
他叫張康,是泰山風景名勝區泰山消防救援站分隊長,參加過各類救援任務1400余次,救助遇險游客1350余人,在生死一線挽救了120余條生命。干凈利落的短發,筆挺的“火焰藍”制服,充滿力量的眼神……富有精氣神是記者對他的第一印象。“這是我的初心。”當談到為什么選擇來到泰山時,張康脫口而出。
時間回到2014年,張康懷著期待和夢想來到山頂,卻發現這里與想象中的消防站不同。“山上溫度比較冷,比山下低10℃左右,每天晚上睡覺要蓋兩床被子,上面還得蓋一件大衣。”張康回憶。苛刻的生活條件,為他們提供了天然的訓練場。飲用水、飯菜等需要大家挑著扁擔去取,有時候一去就是1個小時。“最難的是下大雪的時候,路滑容易摔倒,一旦摔倒水桶里的水就會浸透棉衣。”張康看著傳承下來的扁擔感慨道。
“是什么讓你支撐到現在?”記者話音剛落,張康便脫口而出:“是信念。那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救援,正是這次救援讓我更堅定了留在這里的決心。”
2017年的大年初三,大雪覆蓋了山脊。一家三口來泰山游玩,不知為何突然在拱北石附近發生爭吵,10歲出頭的小女孩縱身跳下懸崖。“我們接警后立刻趕到現場,當時她的父母已泣不成聲。在簡單了解情況后,我們準備下到崖底去救援。”張康說,“我當時是通訊員,需要全程記錄救援行動,就跟著隊員一起下去了。”他們一行4人系著100米長的救援繩,直到繩子用到了盡頭仍然沒有到達懸崖最底部,于是只好在沒有安全繩索的情況繼續向下尋找小女孩。“這里有腳印!她還活著!”循著腳印搜尋了半個小時,他們終于在距離崖頂近200米的一塊大石頭后面發現了蜷縮的小女孩。返程時,一路上都是大石頭,非常容易滑倒,怕小女孩受到二次傷害,張康的戰友曹明戰便將自己的腳墊在石頭上面,讓小女孩踩著自己的腳走過最危險的路段。“那一刻我突然明白,這身制服有多重。”張康告訴記者。
2022年冬,一名游客不慎從近150米高的崖頂墜落,身為班長的張康第一個申請參加救援。“當時剛下過大雪,氣溫很低,就怕時間長了游客挺不住。”張康說,到達崖底后,他為游客固定好三角吊帶,將自己與受傷的游客綁在一起。為避免游客受到二次傷害,他以身體作為盾牌,讓自己更靠近崖壁,一點一點回到了崖上。
新的困難接踵而來。由于大雪,車輛無法通行,張康與隊員們便用擔架抬著受傷游客往山下走,艱苦前行了3個小時,直到將受傷游客送上在紅門等待的救護車,張康才松了一口氣。稍作休整,他們又踏上了徒步返回的道路,這一次往返就是12000余級臺階。
“平時我們最基本的救援任務就是抬著傷者下山。”張康告訴記者。泰山消防救援站一共有18名隊員,被人們稱為“18棵青松”。如今,“18棵青松”依然挺立在泰山之巔,他們的足跡融入石階紋理,與山風“共舞”,用被擔架磨出厚繭的手掌在云端書寫著無聲的堅守。
(通訊員供圖)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張智凱 審核 晁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