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兜底+居民共治”助力老小區巧解物業難題
“健身娛樂的地方小,能不能擴建?”“社區小朋友多,盼著能多添些兒童設施。”在泰山區徐家樓街道新峪社區,一本民情意見冊記錄著居民的急難愁盼。
如今翻開最新一頁,記錄已變為現實——文體廣場升級改造升級,面積擴大到400平方米,即將鋪設彩色防滑地坪,安裝嶄新滑梯,10余名小朋友展圍著文體廣場蹦蹦跳跳。令人驚喜的是,這場“微改造”的部分資金,來自居民繳納的物業費。
“取之于民,就要用之于民!”今年1月份,社區黨委書記石法禎在物業公司成立會上擲地有聲的承諾,如今化作看得見的幸福。
新峪社區靈芝花園西區自成立以來,換了四家物業,近2000名居民守著年久失修的設施,路燈時亮時滅,路面坑洼不平,樓道堆滿雜物,業主安全感差,滿意度低。轉機始于社區黨委的破局之舉——領辦“福峪物業”。
這支物業隊伍頗具社區化:社區工作者轉型“物業管家”,保安保潔全部從本小區招聘。60歲的解金英培訓后上崗保潔員,每天把樓道打掃的格外干凈:“在家門口上班,既能照顧孫子,每月還能掙一千多。”24號樓居民周生玉重操舊業當上保安,巡邏時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給自家干活,心里踏實!”
自己家園自己管理。社區開展信用小積分兌換“大幸福”積分兌換活動,鼓勵居民積極參社區治理與物業管理、志愿服務,除草護綠、調解糾紛等事務有了生力軍。更有鄰居發揮特長,成為了大家身邊的好幫手,趙永剛就是其中一員。跟機械打交道一輩子的他,退休后在社區鼓勵下發揮維修手藝,為居民提供免費維修服務,誰家遇到難題,都全力去幫助,小到電飯煲、電熱水壺,大到煤氣爐、熱水器,他都不在話下。
這場變革很快讓小區舊貌換新顏。物業臺賬顯示:累計開展小區環境衛生集中大清理12次,清理瓦石磚塊、殘枝落葉等各類雜物數10車次;維修隊每日“掃樓”巡查,為小區主干道安裝太陽能路燈25盞。19號樓居民周長友感慨:“有了路燈就不用摸黑走夜路了,晚上還經常碰到保安人員巡邏,出門放心多了,必須點贊!”
更讓居民暖心的是“閃電響應”機制。3月23日晚,第二網格群彈出消息:“19號樓樹枝刮擦空調外機,求處理!”次日早上,物業人員帶著修剪樹枝工具現身,半小時解決問題。“小問題不過夜,大問題不超過三天”的承諾,讓居民吃下定心丸。
環境變化的同時,還有更接地氣的物業費標準。物業收費均價由每月每平方米0.5元減到0.45元,社區成立了由黨員代表、居民代表、社區代表組成的財務監督小組,嚴格監督、定期公示,確保物業收支情況公開透明。
在石法禎看來,物業既要算經濟賬,更要算民生賬。社區領辦物業以來,拿出一定比例的物業盈余資金幫助社區居民解決身邊的道路破損、破損閥門、樓道不亮燈泡等急難愁盼問題,助力綠化帶改造升級,修建電動車車棚……
“社區兜底+居民共治”的物業管理模式,使老小區也綻放新活力。站在小區平整的道路上,石法禎指著規劃圖,談起新構思,“下一步還要將閑置空地利用起來,規劃停車位,響應居民需求,安裝新能源充電樁,讓老小區也跟上新時代。”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李皓若 審核 晁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