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丨泰山景區大津口鄉:“山鄉共生”激活特色產業 繪就鄉村振興斑斕畫卷
春日暖陽照耀下,茶園嫩芽初綻,非遺工坊里蒸汽氤氳,大棚內綠意盎然……地處泰山東麓的大津口鄉,作為泰山景區生態屏障與文旅延伸帶,依托泰山文化底蘊和自然資源,發展女兒茶種植、黃精深加工、石敢當民俗文旅等特色產業,正通過“山鄉共生”發展模式,撬動鄉村振興與文旅融合的杠桿,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
非遺產業助力鄉村蝶變
大津口鄉李家泉村,泰安市泰山景區無恙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加工車間里,工人們正忙著將黃精進行分選、蒸煮、晾曬、包裝,到處彌漫著中草藥的芳香。
無恙堂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集泰山黃精種苗繁育、基地培育、黃精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多元化發展的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劉敬軍畢業于山東中醫藥大學,看到中藥材優勢,他脫下醫院的白大褂,從濟南來到泰安,走進泰山,憑借對泰山黃精的深刻理解和熱愛,走進山區帶動村民栽種、加工泰山四大名藥之一的泰山黃精,發展黃精產業。劉敬軍還專注傳統工藝,在他的推動下,“九制泰山黃精九蒸九曝技藝”已成功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在劉敬軍的帶動下,無恙堂已發展成為國內雞頭黃精產業的領軍企業,并為李家泉村40多名村民提供穩定工作崗位,帶動周邊村民種植黃精,助力鄉村振興。目前,無恙堂在泰安發展黃精種植有三千多畝,并成立泰山中醫藥研究院、山東泰山黃精科技小院,同山東農業大學合作招收5名研究生在此學習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活水”。
無恙堂不僅深耕泰山黃精產品研發,還將泰山文化巧妙融合進產品包裝中,推出“福壽”“安泰”“常樂”“如意”等特色禮盒,深受市場青睞。其中,年銷售量近四萬套的爆款泰山黃精禮盒的“安泰”二字取自于泰山大觀峰摩崖石刻《紀泰山銘》,“常樂”二字則是取自于經石峪摩崖石刻。“泰山是一座文化名山,其文化表現在方方面面,我們把產品包裝和文化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既能提升產品的文化附加值,又能宣傳推廣泰山文化。”劉敬軍說。
劉敬軍是山東濰坊人,作為一個外鄉人,能把泰山黃精產業做好做大做強,不僅是因為他對中醫藥的熱愛,更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2018年,他將工廠濟南搬到泰安,李家泉村村“兩委”將村委會辦公場所讓了出來,并在工廠產能受限的情況下,幫助企業盤活集體用地,建設泰山農業產業園,打造集旅游、采摘、研學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旅游項目。
為無恙堂提供新的生產基地的同時,產業園將繼續采取“基地+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模式,吸引更多村民入股,帶動附近的農家樂發展,推進鄉村旅游產業成為村民的“致富金鑰匙”。

?
生態茶園泡出“茶香經濟”
清明臨近,大津口鄉范家莊村的茶園內,茶樹已經冒出新芽,滿眼翠綠,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茶香。泰安市泰山景區津青茶業有限公司茶葉加工間里,剛采摘的明前茶鮮葉芽頭肥壯、飽滿油潤。
范家莊村的茶園位于泰山腳下,其溫差大、海拔高、日照長的特點,讓泰山茶生長周期長、產量低,但葉片肥厚,種出的茶葉富含多種營養成分,特別是氨基酸含量高,這也讓泰山茶有了“香高、味濃、耐沖泡”的特點。
津青茶業有限公司作為范家莊村的農業龍頭企業,成立了泰頂青綠茶產銷專業合作社,并承包120畝打造有機茶園,常年種植、加工、銷售泰頂青女兒茶。同時,引進了桃樹、獼猴桃樹、果桑樹,將公司駐地發展成為集品茶、采摘、觀光、休閑于一體的多元化、循環式度假勝地。該公司董事長魏傳坤介紹,今年明前茶在3月21日已經開始采摘,比去年晚幾天,但鮮葉質量比去年高,價格比去年偏低,目前預訂火熱,總體上供不應求。

?
“我們專做一杯健康的茶,為保證產品質量,每年給茶農發放生物菌肥和有機肥,公司還與茶農簽訂了‘鮮葉收購合同’,嚴格控制茶農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我們希望從源頭做起,讓老百姓喝到健康美味的茶。”魏傳坤說。
大津口鄉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四季分明,土壤多呈酸性黃紅壤,適合茶樹生長的面積占全鄉總面積60%以上。近年來,大津口鄉把“泰山有機茶”產業作為特色主導產業,大力推進茶葉產業建設,茶園面積已達1600余畝,其中,泰山有機茶種植規模逐步壯大發展至720畝,現擁有規模茶廠4家,其中泰山雷震茶、泰山土門女兒茶、泰頂青女兒茶通過產品質量QS認證,茶葉遠銷北京、上海、天津、臺灣等地。種茶農民每畝收入2萬—2.5萬元,茶葉種植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
面對新形勢下茶葉產業的挑戰,大津口鄉正積極謀劃破局之策,堅持“扶大、扶優、扶強”,以協會為扶持政策承接主體,打造產業帶和示范基地;實施農特產電商戰略,整合資源,建立線上線下同步拓展的銷售鏈條;培育品牌產品,整合資源打造公共品牌,不斷提高泰山有機茶品牌知名度;強化技術培訓,將各類培訓與農業項目實施培訓結合,組織從業者到相關院校學習,提升茶葉生產經營管理水平。

?
石敢當IP激活山鄉新動脈
依山而建的沙嶺村曾經是一個“靠山吃山”的小山村。近年來,該村大刀闊斧搞起了螭霖魚養殖,成立螭霖魚合作社,以“黨支部+合作社+養殖戶”為主體的合作模式,從資金、信息、技術、市場等多方面鼓勵扶持養殖戶,并建立起螭霖魚園區,為養殖戶提供產前繁育、產中馴化及產后銷售等全方位服務,確保群眾致富、集體增收。如今的沙嶺村是遠近聞名的螭霖魚養殖專業村,小小的螭霖魚讓全村實現了致富夢。
2024年,泰山石敢當文博館在沙嶺村投資創辦了充滿文化韻味的石敢當小鎮,展示展覽泰山石敢當文化,開發石敢當文創產品,兼營螭霖魚養殖繁育、餐飲住宿、研學旅游、演藝演出、教育培訓等。該項目占地約40畝,目前已初具規模,包括一座石敢當文化博物館、一處石敢當碑刻展覽區、27個螭霖魚養殖繁育池、11座木屋別墅、一處翠竹園研學基地以及千年栗樹王、演藝舞臺等。

?
記者注意到,石敢當碑刻露天陳列區有不同時期的碑刻和雕像,已經成為一處網紅打卡地。演藝舞臺及周邊區域還有泰山挑山工博物館等景點,市民游客可以近距離感受挑山工文化,享受“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文旅服務。“我們將通過建設挑山工教育基地、石敢當文博館、螭霖魚展覽館,打造集文化、旅游、研學、產業開發、土特產推廣、文創研發、漁業養殖于一體的綜合性石敢當小鎮,力求讓沙嶺村成為具有文化內涵和區域特色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典范。”大津口鄉黨委委員、宣傳委員高明成說。
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大津口鄉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大津口鄉黨委書記邊立峰表示,將進一步引導農戶將手里的閑置土地、資源等進行集中流轉、托管服務,盤活用好空閑土地資源,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形式做優做強林果苗木、螭霖魚、女兒茶、黃精等特色產業,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帶動集體和村民“雙增收”。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劉小東 攝影 陳陽 審核 晁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