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泰山 > 正文
  • 天下泰山·泰山文物志丨萬善同歸碑

      □宗世強

      立于光緒十二年(1886年)的“萬善同歸碑”,在紅門宮飛云閣后盤路東,碑體寬72厘米、高166厘米,邊飾精美花紋,碑首刻“萬善同歸”4字,碑文如下:

      東岳祀事之盛,首碧霞元君。元君何神也或謂黃帝所遣玉女,或謂即泰山玉女,其說多不合。國朝韓錫胙云:“元君,地祇也。泰壇事上帝,以人像之,則冕旒王者;泰折事地祇,以人像之,則翟袆后夫人。易泰折而宮室之貌,地祇而珈笄之,是天下正神也。”此說蓋可信矣。夫乾天稱父,坤地稱母,父嚴而母慈。凡男婦欲祈年免病,求嗣保壽,竭誠于元君前者,元君即如其意佑之,惟慈故也,其靈應何昭昭也。萊邑陳家樓莊眾結元君祠香社,每歲登岱,虔誠叩祝,今四歷寒暑矣。社友謀志姓氏,故勒石于元君行宮之側。萊邑庠優增廣生王維序亦東沐手敬撰,后學劉榮清光弼沐手敬書,鐵筆劉綽培。

      陳家莊、倪家莊、燕家莊、楊家莊、李家莊、徐家莊l02人題名略。

      皇清光緒拾貳年,歲抂丙戌,梅月上浣之吉立。

      碑文大意為:在泰山的祭祀活動中,最興盛的當屬對碧霞元君的祭祀,碧霞元君是什么神呢?有傳她是黃帝派遣的玉女,有傳她是泰山玉女,這些說法多不相符,本朝(清朝)韓錫胙說:“元君,是地神,在泰壇祭祀上帝,用人的形象來象征上帝,那就是頭戴冕旒的帝王,在泰折祭祀地神,用人的形象來象征地神,那就是穿著翟袆服飾的后妃,把泰折的祭祀方式改為在宮室中祭祀,用地神的容貌并給她加上簪笄裝飾,這是天下的正神。”這種說法可信,天被稱父地被稱母,父威嚴而母慈愛,凡男女想要祈求豐年、免除疾病,祈求子嗣、保佑長壽,在慈愛靈應的碧霞元君面前誠心禱告就會得到佑護,萊蕪陳家樓莊眾人結元君祠香社,登泰山祝禱至今已4年,香社人員商議要把姓名記錄下來,所以在元君行宮外刻石留念。

      碑文介紹了泰山碧霞元君的由來、地位和靈應,記錄了民眾對碧霞元君信仰的民俗活動,碑文中提到的“國朝韓錫胙”是乾隆年間清吏名士,戲曲家、書畫家、詩人韓錫胙。

      韓錫胙(1716—1776年),字介圭(或介屏),號湘巖,別署少微山人、妙有山人,浙江青田縣人,他12歲補縣學生員,19歲在青田縣芝溪多福山寺讀書,20歲到杭州西湖就讀,24歲擔任青田縣太鶴山麓正誼書院山長。

      乾隆六年(1741年)韓錫胙考選拔貢,赴京謁選,肄業國子監,后考授武英殿纂修官,留補八旗官教諭,乾隆十二年(1747年),韓錫胙與著名學者紀曉嵐中順天府同榜舉人,后歷任山東禹城、江蘇金匱、寶山等縣知縣,擢升安慶、松江、蘇州知府。

      韓錫胙為官所至皆有政聲,其學識淵博,工書畫,詩文詞尤峻拔絕俗,著名的文字訓詁學家、經學家段玉裁與著名思想家、學者戴震都十分尊崇韓錫胙的道德文才,將其敬為“座師”。《中國算學史》記載,韓錫胙還精于數學術,“戴震之算學實出于韓氏”。(摘自聯合日報刊發的《為民造福的禹城知縣韓錫胙》)

      禹城黨史史志“禹城廉吏故事”文中寫道:韓錫胙,家庭出身貧寒,天資穎悟。少年在寺廟跟僧人讀書,僧供他吃穿,中舉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冬到禹城任知縣,韓錫胙出身貧寒深知民間疾苦,所以他赴任之后,首先關心人民生活注重農業生產,他看到縣城城東一帶,地洼易澇、谷物歉收、百姓衣食無著,便帶領百姓興修水利、疏通河道。自乾隆庚午(1750年)到乾隆癸酉(1753年),在禹城縣境內疏通6條河渠,并親自撰寫了紀念碑文。

      韓錫胙非常注重文教建設,在十里望建立“具丘書院”,學生文風日上,書院生機勃勃,不久家中傳來母親亡故噩耗,隨即卸任服孝,因離家太遠,為官清正至貧不能歸,就客居城東祝莊李姓家,供母親牌位服孝,待孝期滿,需赴京另謀官職,因貧困至沒有路費,便向本縣鄉紳借貸,可能是韓錫胙任縣令時,只關心百姓不結交權貴之故,有錢鄉紳均不肯借錢給他,監生張柏公出于義憤,賣地得二百兩銀子資助韓錫胙作路費,不久,韓錫胙被任命為金匱縣縣令,到任后,請柏公到縣衙一敘,欲厚銀以謝,而張柏公堅辭不受,韓錫胙見伯公實在不肯接受,便以饋贈土特產為名,暗將銀子藏在茶葉箱中,柏公回家之后方才發現。

      韓錫胙為人厚道,不忘一飯之恩,他家境貧寒,少年讀書時寺院某僧人經常送給他衣食,他上省城赴試時,病于旅途某店,店主夫婦精心照顧,病愈后又贈二十兩銀子作路費,后來韓錫胙任禹城知縣時,那僧人和店主夫婦都被迎至縣衙熱情款待,以示報恩。

      韓錫胙為官清廉勤政,公眾號“清廉麗水”《韓錫胙:清廉淡泊,勤于政務》一文寫道:

      平陰金牛,因地勢低洼常年積水成沼,無法耕種糧食,韓錫胙到任后,立即組織民工挖渠排水,將低洼地改造成肥沃良田。乾隆十七年(1752年),山東暴發蝗災,韓錫胙創立捕蝗法:用竹竿掛布條界定,劃分方陣,每方陣用工400人,50人設組長1名,每百人供給10瓶水解渴,人人盡力捕蝗,沒過多長時間境內良田蝗蟲捕捉殆盡。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韓錫胙授金匱縣令,境內市場多游手好閑無賴危害公平交易,韓錫胙毫不手軟,將其全部抓獲嚴厲懲治。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調任寶山知縣,有不法分子夜晚在江東岸邊高掛明燈,吸引不知情商船停泊,即上船劫奪錢物,焚燒船只,韓錫胙經過察訪,將不法分子一網打盡。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擢升安慶知府,安慶府為省治所在,積案很多,省府經常檄令韓錫胙前去共同會審,日夜分析案情,平反諸多假錯案,韓錫胙曾教育身邊兒子,審理案件,遇事要明察秋毫,處事要心存寬仁。安慶城西三里漳葭河,以前有個避風浪的港灣,多年河水沖擊至沙淤嚴重船只無法停泊,韓錫胙奉令疏浚,冒嚴寒風雪每天到河港督工,歷時4個月竣工。

      韓錫胙一生廉潔,甘于淡泊,勤儉節約,遇到貧乏者,多捐俸周濟。某日,他在街上看到一年輕人賣柴后買了兩個燒餅急匆匆往回趕,他連忙追問何故,年輕人自稱李山,說母親臥病在床等吃的,韓錫胙見小伙孝心可貴,趕忙又買了10個燒餅給他母親帶上,第二天,韓錫胙命衙役將李山找來,當著滿堂官員的面,再送給他二十兩銀子,并派兩個衙役護送他出城,誰知到城門口,兩衙役敲詐李山要“辛苦費”,李山無奈之下只得給他們每人五兩,衙役返回,韓錫胙急令他倆把李山追回來,問李山的銀子,李山只好說出了衙役敲詐之事,韓錫胙遂將兩衙役繩之以法,此后,韓錫胙立規矩整作風,嚴查官員腐敗,政風好轉,其間,平陰盛世清風被傳為佳話。

      趙國新《青田史志》“青田第二異人”文中寫道:湘巖子,何許人也?韓錫胙是也,湘巖子(湘巖)是他的號,韓錫胙出生在青田縣太鶴山麓清溪廟右,故韓錫胙以“河干妙有山人”自稱,“河干”二字合音為“韓”,“妙有”與“廟右”諧音,據《清光緒·青田縣志》記載,韓錫胙“生而穎異”,勤奮好學,博覽群書,“讀書常達旦不寐”,對經史、天文、樂律、方技、算學、道書、釋典無不通曉,12歲即補縣學生員,28歲在京師全國最高的學府(國子監)讀書,30歲考授武英殿纂修官,在京第二年,京城來了一位善辯朝鮮使臣,想用自己的辯才碾壓滿朝文武,果然,他拜訪的各院監官員無一是其對手……韓錫胙應召前往,“縱橫往復,對語終日,其人遂屈”,史書十余字記錄了這場唇槍舌劍激烈場面,韓錫胙一戰成名,乾隆帝很高興,親賜宋版《五經》《盛京賦》各一部,以示激勵,“以小臣得邀御賜誠異數也”。

      韓錫胙一生著作頗豐,留有《滑疑集》十八卷(文八卷、詩十卷),洋洋灑灑,蔚為壯觀,戲曲代表作《漁村記》全劇兩卷、十三折,曲詞生動佳妙,結構奇特,濟南人劉泰序云:“麗句新詞,芳葩煥彩,瀉有源之水,而傾無盡之藏。傳奇雖小道,夫亦足以成家之言也。”

      還有一個有趣傳聞稱韓錫胙不光是名吏文人,還是一個歷史上有名的寵貓“鏟屎官”,據說,其曾同養貓和鳥做養寵物實驗,相較之后,一本正經寫出養貓妙處:首先,貓不需要擔心像鳥一樣飛走,可以放養。其次,貓的食物比鳥簡單,不用費心在其吃飯上。其三,冬天時期鳥一凍就僵了,而貓可以用來暖腳。令人莞爾。

      

    ?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