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招鎮聘村用,單縣59名大學生村醫帶編上崗
3月17日一早,位于單縣蔡堂鎮郝莊村的村衛生室,22歲的村醫楊心怡像往常一樣,點上了艾草,不一會衛生室里飄出淡淡的艾草香。
自從楊心怡到郝莊村衛生室工作以來,每天一上班,她都點上艾草,讓村民在淡淡的艾草香中就醫。這是她給村衛生室帶來的變化之一。
67歲的村民張洪田來測量血壓。很快,血壓表便顯示了測量數據。“高壓138,低壓82,比上周降了6個點,降壓藥還得按時吃,每天遛彎別超過半小時……”楊心怡一邊叮囑張洪田,一邊將數據錄入了老人的電子健康檔案。
長期以來,鄉村醫生待遇偏低、保障不足等問題,導致基層醫療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嚴重制約著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對此,單縣在全省率先探索試行村醫“縣招鎮聘村用”改革,聚焦“引得進、干得好、留得住”精準發力,實現了“村醫隊伍穩定、就醫條件提升、群眾看病便利”的良好效果。
村醫楊心怡在為村民診療。
單縣衛生健康局副局長孫繼輝說,2023年11月,單縣重點圍繞村醫身份轉變、工資待遇、保障機制等問題,以發布《單縣支持醫療衛生高地建設的十二條意見》破冰,創新推出“縣招鎮聘村用”模式,每年統一招聘至少50名全日制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醫學專業人才,由鄉鎮衛生院納入事業編制管理,派駐至村衛生室,有效提升了村醫崗位的吸引力。
有了“編制+補助”的雙重保障,村醫崗位也從“備選項”變成了“香餑餑”。
去年7月份,59名通過嚴格招考的大學生村醫走上崗位,畢業于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楊心怡就是這場改革的受益者。
“編制待遇包含了‘五險一金’和績效獎勵,而且還能參與職稱評定。”楊心怡說。入職以來,她逐漸跟村里老人熟絡起來,了解了村里每一戶村民的健康狀況。“為了方便村民就醫,我在村衛生室的顯眼位置留下自己的電話,只要他們有需要,我就能及時上門診療。”楊心怡說,一來二去,村里的老人們對待她如同對待親孫女一般,家里做了好吃的都會給她送去一份。她坦言,這份職業的成就感和穩定性,讓她堅定了扎根基層的決心。
“通過納入鄉鎮衛生院事業編制管理,村醫身份從個體轉為編制人員,再加上每月補助金,村醫待遇更加穩定,收入大幅提升,崗位吸引力明顯增強。”孫繼輝說。
目前,單縣全縣在崗村醫1260名、實現村衛生室全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單縣推行“縣招鎮聘村用”改革不止于“招才”,更注重于“育才”。
新入職的村醫需要在鎮衛生院接受集中培訓,通過農村常見病診治、急救技能等多項考核才能上崗。同時,縣級專家每月到鄉村醫生培訓基地對村醫進行“理論+實操”培訓,提升鄉村醫生隊伍建設質量。孫繼輝說,各鎮衛生院還會對村醫按出診率、群眾滿意度等指標進行考核,表現突出的可在鎮村兩級醫療機構交流,不合格則需待崗、重新接受培訓。
“隨著59名大學生村醫進入村衛生室工作,全縣鄉村醫生的平均年齡進一步降低,學歷進一步提升。”孫繼輝說。
目前,全縣在崗村醫1260名、實現村衛生室全覆蓋,具備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含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的鄉村醫生占比達54%,提前完成省級50%的要求;全縣基層診療量占比提升至66.3%,群眾就醫滿意度提升至95%,2024年節約醫保資金490萬元,切實減輕了群眾就醫負擔和醫保資金支出壓力。
“鄉村醫生是衛生醫療體制的基礎,‘縣招鎮聘村用’新模式將村醫職業化,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高了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讓廣大農村群眾就近獲得更優質、便捷、滿意的醫療服務,夯實了基層衛生健康服務網底。”單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魏傳永說。
(大眾新聞記者 蔣鑫 通訊員 謝麗 郭麗)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