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熱血,為生命續航——獻血小故事展播
如果說燈火輝煌與車水馬龍象征著一座城市的觀感,那么愛心與責任則彰顯了一座城市的質感。在泰安這座美麗而有溫度的城市,越來越多的愛心市民用自己的赤誠熱血點亮生的希望,傳遞愛的力量。
在各個愛心獻血點上,一個個溫暖、質樸、美好的獻血小故事,展示著市民獻血救人的美好瞬間和高光時刻。
腳手架上的生命守護者
在城市的建設浪潮中,農民工群體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們用勤勞的雙手為城市添磚加瓦,用樸實的心靈為社會傳遞溫暖。農民工張維禹用12年時光捐獻了7400毫升熱血,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18次獻血記錄中,有13次是剛下工地便直奔流動獻血點。“平時工作確實很辛苦,但是一想到我的血能救一條命,再累都值。”這位城市建設者抹去額角的汗珠,在獻血證上刻下了最質樸的烙印。
血脈相連的家族勛章
在停放在岱岳區馬莊鎮的流動獻血車上,房業銅帶著妻兒和兒媳婦,完成了特殊的家庭學雷鋒儀式——全家四口一起獻血。從父母偶然接觸無償獻血的愛心啟蒙,到兒子兒媳主動接棒延續,四本鮮紅的獻血證見證著血脈傳承的溫度。“現在家里的親戚們,也開始受我們的影響,加入到獻血者的隊伍了,我們家的愛心隊伍會越來越壯大。”房業銅驕傲地說,正如他們曾用熱血澆灌的樹苗終成林蔭。
學雷鋒月完成首秀
近日,張峰途經邱家店鎮時與流動獻血車不期而遇。經過體檢合格后,他毫不猶豫地伸出手臂,捐獻了400毫升熱血完成了生命曙光的傳遞。“成為一名光榮的無償獻血者,這個念頭埋在心里好久了。”完成首次獻血的張峰表示,恰逢學雷鋒月,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也明白了那句話,獻血無須洪荒之力,原來只需小小勇氣,他會一直堅持下去。
32次熱血奔赴
近日,中化泰安地質勘查院的張巖完成了第32次獻血。堅持獻血10余年間,這位地質工作者如同勘探礦脈般執著準時地奔赴獻血點,累計獻血12800毫升,被授予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只要想到每次獻血就能挽救一個生命,甚至能挽救一個家庭,我就覺得特別有意義。”他輕撫著一本本鮮紅的獻血證,這是自己尤為珍視的熱血印記。
熱血揮毫皆丹青
家住肥城市老城鎮的書法愛好者趙德偉,在宣紙上揮毫潑墨的同時,也用熱血在生命長卷里書寫大愛。近日,他再次獻出400毫升熱血,累計獻血量已達4000毫升。當泰安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向他表示敬意時,他笑著說:“書法講究剛柔并濟,獻血更需持之以恒。”長久以來,在他的筆鋒流轉間,已將雷鋒精神刻入血脈。
熱血伉儷的愛心密碼
近日,孫麗、宋紅兵再次走上了肥城市王瓜店鎮的流動獻血車。據了解,孫麗是從2013年開始獻血的,如今累計獻血4400毫升。宋紅兵更是19次獻血7400毫升。獻血車上,護士們夸他們夫妻倆特別有愛心,孫麗笑著說:“兩口子一起獻血,我們覺得很有意義。”宋紅兵也點頭表示贊同:“一個人獻血有點孤單,夫妻倆攜手才更有愛,這也是我們的愛心密碼。”他們相視而笑,如同春日暖陽,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
青春熱血的成長印記
從大學校園到社會職場,朱進生用2200毫升熱血丈量著自己的成長軌跡。近日,這位熱血青年在東湖路獻血屋完成自己的第7次獻血,威海、鄭州、泰安三地的獻血記錄串聯成獨特的人生軌跡。朱進生說:“每次挽袖獻血都是對生命的承諾,也是自己在公益道路上不斷前行的記錄。”他自豪地展示著蓋著7次印章的獻血證,那是屬于新時代青年的熱血勛章。
溫馨提示:有故事的愛心獻血者和愛心團體在獻血時,可聯系泰安市中心血站血源科工作人員拍照留念,講述熱血奉獻故事,讓更多人了解到獻血的重要性,參與到無償獻血隊伍中來。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于冰冰 通訊員 馬克 審核 晁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