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鐵塊變為“手撕鋼材”,山東這家企業成為行業“獨角獸”
近日,在青島云路先進材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云路”)生產車間,普通的鐵塊被送入生產線,經過一道道復雜工序,變成比紙還薄的金屬制品——非晶帶材。
初見非晶帶材,記者很難將它與堅硬的鋼鐵聯系起來。它的厚度僅有27微米,相當于頭發絲直徑的一半,輕輕一撕就能斷開,邊緣鋒利如刀刃,稍不留意就會割破手指,因此被形象地稱為“手撕鋼材”。
“鋼合金材料在1500℃時為溶液狀態,我們用百萬分之一秒就讓它急速降到200℃以下,一次成型為厚度不到0.03mm的薄帶。”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自主研發的超級冷凝固技術,讓鋼水流到超級冷卻輥時,來不及形成傳統金屬產品的原子排列結構,就快速變成非晶態金屬。
與傳統的硅鋼、鐵氧體等材料相比,非晶帶材擁有超導磁、低損耗、小型化等“超能力”。大到翱翔太空的衛星、呼嘯長空的飛機,小到家中的空調、屋頂的太陽能板,用上它以后,電損耗就會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隨之減少。在電力電子系統中,變壓器空載損耗是配電過程中電能損失的“大頭”,憑借優異的磁性能,非晶合金變壓器相較于傳統硅鋼片變壓器,可降低70%-80%的空載損耗,節能優勢顯著。
非晶產品制備技術復雜,準入門檻高,日本企業在非晶帶材領域占據技術主導進而壟斷市場。青島云路突破“卡脖子”技術,建成全球首條非晶立體卷鐵心自動化生產線和全球唯一超10萬噸帶材生產基地,累計申請專利190項,打破國外壟斷。目前,公司已在全球電力裝備、移動載荷電機等多個賽道進行產業布局。
青島云路專注于先進磁性金屬材料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已形成非晶合金、納米晶合金、磁性粉末三大材料及其制品系列。如今,公司新建的萬噸級全國最大非晶帶材生產基地正式投產,總產能突破十萬噸,非晶合金材料產銷量居世界首位,成為行業“獨角獸”;深耕電力配送領域的同時,還不斷向新能源汽車、5G新基建、軌道交通等上下游產業“延枝”、“開花”。去年,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24%,凈利潤超3.6億元。
在研發中心,記者看到科研人員們忙碌的身影。青島云路將產品、技術研發與儲備放在重要位置,通過實施以自主研發為主、合作研發為輔的研發模式,搭建了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驅動的研發體系,輔以質量效率成本為核心的科學的項目管理體系,推動關鍵技術在材料端、工藝端和應用端實現創新突破。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張曉帆 通訊員 王田義)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