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株古樹幼苗“落戶”岱廟 “綠色文物”筑牢生態根脈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劉小東 王茂龍 審核 聶艷艷)在《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即將施行之際,3月14日上午,泰安市博物館在岱廟舉辦了以“守護綠色文物 傳承歷史文脈”為主題的古樹名木幼苗種植活動,通過科學種植與創新實踐,為千年岱廟注入新綠,延續泰山古樹名木的優質生物基因與厚重文化根脈。

?
自古名山多古樹。泰山有古樹名木1.8萬株,岱廟是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告祭時居住和舉行大典的場所,也是泰山景區古樹名木的主要分布區之一,不僅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漢柏”“唐槐”,還有古柏八景、銀杏等古樹名木225株。

?
古樹名木被譽為“綠色國寶”“有生命的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生態、科學、景觀、經濟等價值。泰安市博物館黨總支書記、館長宋洪兵介紹,市博物館始終將古樹名木的保護列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實行立地條件改良、樹體支撐加固、樹洞修補封堵、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巡護檔案完善等保護技術;聯合國內科研院校“會診把脈”,為古樹“開方治病”,進行“健康護理”強基固本;創新“五個一”保護措施,改善古樹名木生態環境;以項目化方式實施古樹名木保護修復工程,“一樹一策”科學開展搶救復壯;與曲阜孔廟、黃陵軒轅廟交流科學保護經驗,推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邁向科學化、精細化。

?
本次活動以“延續基因、豐富生態、賦能文化”為核心,種植的幼苗來自泰山古樹基因培育苗圃。“除‘漢柏連理’‘掛印封侯’‘唐槐抱子’等古樹名木幼苗外,我們還引入了龍鳳槐、四槐樹、蠟梅王等新品種的幼苗和種子,進一步豐富了古樹名木的物種多樣性。”宋洪兵告訴記者,市博物館將精心做好養護管理,確保種子的良好發芽和苗木的健康成長。

?
此次植樹活動,市博物館共栽植古樹幼苗40余株,幼苗和種子主要種植和撒播在唐槐院、天貺殿西南、仁安門東南等岱廟中軸線及重要景觀帶區域。這些幼苗和種子將繼續在這座千年古廟中熠熠生輝,共同譜寫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篇章。
每一株幼苗的扎根,都是對泰山文化遺產的實體守護;每一片新綠的生長,都在傳遞中華文明的生態智慧。宋洪兵表示,市博物館將深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科技賦能”的保護體系,并深入挖掘古樹名木的歷史文化價值,計劃開發設計“遇見古樹”“‘樹’你最美”系列文創產品,在展示“瑰寶”風采的同時,為古樹名木保護注入持久動力,助力“美麗泰山”生態藍圖建設。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