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項目巡禮丨智慧用電、新材料應用……濟南至東阿高速建設忙
智慧用電、新材料應用……濟南至東阿高速建設忙
河上17米,施工更智慧
近日,在濟南至東阿高速公路齊河至東阿段項目潘莊引黃總干渠大橋的現場,河面17米之上,工人們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掛籃施工,一片繁忙景象。
“潘莊引黃總干渠大橋主橋跨徑布置為46m+80m+46m,主梁采用預應力混凝土懸澆連續箱梁,一孔跨越河道及防洪通道。目前大橋完成總進度62%,現場人員到位149人,大小機械設備到位66臺。”山東高速齊東公路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岳宏智介紹。作為濟南至東阿高速公路齊河至東阿段項目的控制性工程,潘莊引黃總干渠大橋正加速推進,奮力沖刺一季度“開門紅”。
航拍視角下,潘莊引黃總干渠蜿蜒曲折,這條黃河下游最大灌區的輸水干線灌溉著萬畝良田,也承載著沿線鄉親的美好生活。河面上,潘莊引黃總干渠大橋施工整體已初見雛形,工人們上上下下穿梭在鋼筋混凝土中,聳立的塔吊仿佛“擎天柱”,撐起了整個施工現場。
“大橋以掛籃施工方式為主,在總干渠兩側4#、5#主墩上現澆0#塊和1#塊,然后在1#塊上拼裝掛籃懸掛系統,向主墩兩側對稱施工,最后在總干渠上方進行中跨合龍。”山東高速齊東公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小丹說。為保障工程質量,項目引進智能橋梁施工監控系統,分別在施工關鍵受力截面布設傳感器。系統通過仿真計算、自動監測、防偏差預警,對施工過程中施工應力和結構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從而保證了大橋現澆整體平整度和成橋線形控制精度。
掛籃施工工序多、覆蓋面大、交叉作業范圍廣,人工智能成為輔助施工安全管控的助手。“我們在潘莊引黃總干渠大橋積極應用安全隱患智能監測系統,布設監控16處,做到全覆蓋無死角。”山東高速齊東公路有限公司安全管理人員喬鴻超介紹。系統通過人工智能視覺分析技術,對動火、防護、起重吊裝、高處作業等7大類型72種隱患場景進行監測分析,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并采取事前預防措施,同時結合安全管理人員巡查,實現隱患發現、預警、聯動處置全方位、全天候閉環管理。
濟南至東阿高速公路齊河至東阿段項目施工現場。
此外,項目還創新應用了“智慧臨電”系統,護航項目場站和施工現場用電安全,也是在省內高速公路建設中首次應用。系統能對用電設備和配電箱進行監控,識別短路、過負荷等情況并預警,降低漏電或接地故障產生的觸電和火災風險。
穿越黃河流域水源地保護區,項目在高效推進的同時也注重呵護生態,應用新材料提升工程“含綠量”,聯合山東大學研發了低碳鈣基粉土固化膠凝材料。“這種新材料以工業固廢為主要原料,即將在試驗段試用。它的應用可以實現固棄物的規模化利用,減少固棄物堆砌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有效保障工程質量。”項目技術人員告訴記者。
從施工便道上望去,路基澆筑也在有序進行,推土機、壓路機、運土車等大型設備交替施工,工人在各個點位緊張作業,機械轟鳴人忙碌。“目前濟南至東阿高速公路齊河至東阿段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6.35億元,占概算投資39.7億元的41.2%;路基工程完成45%,橋涵工程完成70%。”岳宏智介紹。
濟南至東阿高速公路齊河至東阿段項目是山東省高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起于濟南繞城高速二環線西環段,途經德州齊河縣、聊城東阿縣,止于德鄆高速,路線全長21.727公里。項目建成后將有效增強省會經濟圈西部和北部區域與省會的互聯互通,進一步完善高速路網結構,加強濟南市輻射引領作用。濟南至東阿高速公路全線建成后,兩地通行時間將縮短1小時左右。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范薇)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