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啟新征程 暢游“大官園”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劉小東 攝影 陳陽 審核 晁彤彤)隨著春日的暖陽灑遍大地,泰山區徐家樓街道大官莊村煥發出勃勃生機。非遺傳承、田園采摘、文化體驗與創新經濟在這里交織成一曲鄉村振興的動人樂章。在大官莊村,“文明實踐+農旅融合”的特色發展模式正展現出獨特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市民游客前來感受“離塵不離城”的都市田園生活。
文明實踐浸潤鄉土 文化空間煥發活力
“視頻里那是你吧”“那是我對門”“這是村子以前的樣子”……3月11日上午,在大官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樓蒲公英影院內,大官莊村的村民正在觀看記錄村子發展變化的專題片《美麗鄉村我的家》,看到視頻里熟悉的人和老村、新樓的鏡頭,大家不禁討論起來。
歷史文化展室內,斑駁的農具、泛黃的照片講述著村莊的滄桑變化,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閱讀吧里專注讀書學習的年輕身影和數字影院內此起彼伏的歡笑聲。
“我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分為文化感知區、創作區和展示區,影院、展室、閱讀吧都在文化感知區,傳統文化與現代表達在這里碰撞出新火花。”徐家樓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大官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平新介紹,游客可在感知區感受村莊變遷的同時體驗遠離喧囂的寧靜;在創作區的書畫室內,學習書畫創作,將鄉愁化作筆下花鳥山川,體驗文化的魅力;在展示區了解大官莊村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并在領略村內文明活動的同時,留下參觀后的感受。
都市農莊喚醒鄉愁 七彩田園引客來
走進大官莊村鄉村振興園區七彩田園采摘園,草莓的甜香混合著泥土的芬芳撲面而來。這處都市農場的采摘棚內,游客彎腰采摘下一顆顆草莓,體驗農事之樂。
最引人注目的當數七彩田園大棚外墻上新繪的哪吒主題彩繪,哪吒、敖丙、太乙真人、龍王等栩栩如生的動漫形象讓幾面“網紅墻”成為打卡新地標。機車俱樂部的成員們來到煥然一新的采摘園,在“網紅彩繪墻”前打卡,感受春日的驚喜。目前“網紅墻”已基本成型,吸引了不少游客尤其是小朋友前去打卡。墻繪師正在做著收尾工作,預計這個周末便可全部繪制完成。
“雖然彩繪還沒有全部完成,但已經成為新晉‘網紅墻’,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打卡。”黃平新告訴記者,今年,大官莊村投資15萬元將采摘園升級成了能滿足周邊的市民采摘游玩的“鄉村振興”園區,集農業種植、草莓采摘、研學教育、親子游玩、田園休閑于一體。游客在這里可以親手耕作、親近自然,感受生態種植的魅力,拉近與家人、與自然的距離,在城市的喧囂中尋得一抹寧靜與生機。
非遺工坊飄麥香 小煎餅“攤”出大產業
“這是我們徐家樓街道大官莊村打造的非遺煎餅,有高粱、綠豆、小米等十幾種口味,大家可以下單選購,也可以來我們工坊現場參觀。”在大官莊村煎餅生產基地專門設置的泰山兵支書助農直播間區域,黃平新熟練地架起手機,點開直播間,通過網絡平臺向全國的消費者推介泰山煎餅。目前,黃平新的“泰山兵支書”帶貨賬號粉絲量已經突破1.2萬人。
在直播區域不遠處,是加工車間,車間內自動化煎餅機有序運轉,一張張煎餅被整齊摞起來,筑成了一座座或金黃色或淺棕色的小山,也筑起了村民的致富夢。
據了解,大官莊煎餅屬于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煎餅生產基地分為非遺展示區、加工車間、體驗創作區、電商直播區。游客在展示區可以了解大官莊煎餅發展歷史,在加工車間可以看到煎餅從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一道工序,學到制作的技巧,在體驗創作區可以根據學到的內容,現場制作自己喜歡口味的煎餅,也可以把煎餅創作成一幅作品,尋找動手的快樂。
一到節假日和周末,大官莊產的煎餅供不應求,并被運上泰山,成為游客登泰山后帶回家的“伴手禮”之一,深受游客歡迎。
如今,在大官莊村,小小的煎餅攤,已經發展成了一個集生產、加工、銷售、文化傳播于一體的特色產業,村里的老人、婦女都可以在合作社里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實現家門口就業,解決了本村低收入人群和部分殘疾人30余人就業。同時,黃平新還積極探索 “合作社 + 農戶” 的發展模式,鼓勵村民種植優質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為煎餅生產提供穩定的原料供應。這樣一來,不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還帶動了當地農業的發展,煎餅年產能達到150噸。
“安靜經濟”顯奇效 鄉村變身人才孵化器
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根本、關鍵所在。大官莊村科學規劃商業南街,利用22000平方米的商業發展空間,采取統一招商、村民分紅的運作模式,已引進20多家企業、商超、藥店、培訓學校等,每年為村集體增收70萬元。
大官莊村在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的同時,還巧妙利用商業街閑置場所,與山東輕學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合作打造“輕學教育孵化基地”,發展“安靜經濟”。“這里距離泰山學院等高校僅需20多分鐘車程,主要為考公、考研和專升本的學生提供吃住學一體的寄宿服務。”黃平新介紹,基地現在有600多名學員,每年能為村集體帶來收入30多萬元。
這處寄宿學習基地,設施完善,休閑背書區、打印區、食堂、健身房及瑜伽室等區域一應俱全,宿舍也都是上床下桌的四人間和六人間。“2023年6月份基地正式開業,不到2個星期就吸引了200多名年輕人。”黃平新介紹,隨著自習室的口碑逐漸“發酵”,來這里學習的人也越來越多。而為村集體增收的同時,學子們的日常消費還帶動了周邊餐飲、超市的發展,也有村民應聘進入基地負責自習室的衛生清理、秩序管理以及設施維護,帶動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如今,大官莊村的自習室已累計服務了1300余名學員,不少學生在“安靜”中考上了心儀的崗位或學校。隨著學生們的來來往往,也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來游玩,人氣快速聚集,村民的錢包也鼓了起來。這種“人才集聚—消費升級—產業迭代”的良性循環,正讓大官莊村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型智力引擎。
春潮涌動處,奮進正當時。從文化磁場到田園綜合體,從非遺工坊到創新孵化器,大官莊村用多維度的實踐探索出一條城郊型鄉村振興新路徑。這片熱土上,傳統與現代的對話仍在繼續,奏響著新時代的鄉村交響曲。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