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評理|美對華征收港口停靠費?飲鴆止渴,卻甘之如飴

?
中國是全球海洋產業的重要參與者。如今,美國將矛頭轉向中國船舶制造和海運,再次說明美國政府正不遺余力地遏制中國發展。
近日,美國政府提議,對停靠美國港口的、由中國制造和運營的船只征收高額費用。此舉預計將擾亂全球海運,給全球貿易和供應鏈造成巨大負面影響。
據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草擬行政令,對停靠美國港口的所有船只收費,“不管是哪個國家的造船,也不管船上掛著哪國國旗,只要船隊中有中國制造或懸掛中國國旗的船只”。該行政令可能還將對中國的貨物裝卸設備征收關稅。
此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一份調查認為,中國一直通過“不公平的政策和做法”,爭取在造船及全球海運物流中的主導地位,“增加了美國商貿負擔,限制了其發展”。因此,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上月建議,向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造船征收最高150萬美元的費用。
十多年來,中國能夠在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數量和積壓訂單量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得益于其完整的產業鏈、強大的制造能力及技術創新突破。此外,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不斷向前推進,為中國船舶工業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相比之下,美國商業造船排名從1975年的第一名下滑至如今的第十九名。正如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所哀嘆的,美國每年的造船量“不到五艘,同期中國卻超過1700艘”。
將美國競爭失利歸咎于所謂的中國的不公平做法,實屬荒謬。美國毫無根據地聲稱中國“驅趕外國企業,剝奪市場導向型企業的商業機會,制造經濟安全風險”,反而暴露出美國之所以采取“對華強硬”策略的原因:忌憚中國。
世界航運理事會預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征收港口停靠費的建議,“可能導致每個集裝箱的成本增加600美元至800美元”。這些額外費用將不可避免地轉嫁給消費者。也就是說,不得不為此買單的,是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美國政府將關稅武器化,已經讓本國經濟嘗到了惡果,通脹如果因此升高,美國經濟將雪上加霜。
世界航運理事會認為,上述建議一旦落地,美國消費者每年將需額外繳納高達300億美元的稅款。
全球每年交付的商用貨船中,有一半是中國制造。美國政府想要在不傷害其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把中國造船趕出美國港口,或者是讓潛在客戶放棄中國的造船,根本不現實。
另外一個疑問是:美國政府是否會對產自中國、但是由美國實體擁有或運營、懸掛美國國旗的船只收費?況且收費行為本身可能已經違反了美國的《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如果美方堅持征收港口停靠費,造成的損失或將是去年也門胡塞武裝襲擊商船導致紅海商業航運中斷的數倍。同時,美國可能還將面臨中國為保護其船舶制造業的合法權益而采取的反制措施。
企圖用暴徒行徑獲取競爭優勢,美國當三思而后行。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