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如何激活城市基因?
在大眾新聞互動話題中,不少網友提出,身邊越來越多小區和片區標注著“城市更新項目”,“城市更新,會給我們帶來什么?”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如何更好地保護和激活城市基因?如何做有溫度的城市更新?記者采訪代表委員和專家,為網友答疑解惑。
驚蟄過后,氣溫漸漸回升,周邊居民紛紛來到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金水口袋公園休閑健身。這一點綴在城市一角的小游園,自去年建成以來,迅速成為周邊居民晨練、遛彎的好去處。寬敞的健身步道、嶄新的休閑座椅等,為居民提供了舒適便捷的環境。
對于身邊的變化,東營市濕地城市建設推進中心職工張金海代表感受頗深。行走在開發區的大街小巷,身邊“小而美”的公園變多了,網明園、秋棠園、悅瀾灣口袋公園每逢周末熱鬧非凡;昔日“斷頭路”如今變通途,膠萊河路改造后華山路—東二路貫通,出行更加便利;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勝醫西區經過更新改造,居民迎來新生活。
當前,城鎮化進入“下半場”,城市建設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外延式的“增量”發展向集約型內涵式的“存量”發展轉變。張金海代表認為,城市更新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更新過程中要傾聽民聲、問需于民。“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發展數字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完善無障礙適老化配套設施。因此,城市更新還要關注老年群體的訴求,做好適老化改造等工作,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城市養老服務需求。”張金海說。
城市更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多主體、多領域的復雜利益關系。山東國曜琴島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李連祥委員分析,從政府部門到居民群眾、從開發商到文物保護單位,各方利益及訴求相互交織,因此,確保城市更新工作在法律框架內有序進行至關重要。
李連祥委員建議,盡快啟動相關立法工作,明確城市更新的定義、范圍、目標等基本問題,規范更新流程、參與主體的權利義務等,細化相關配套法規,如在土地、規劃、環保等方面,出臺與城市更新相適應的實施細則,為城市更新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此外,還應從法律層面保障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在更新項目決策、實施等階段充分聽取居民意見,完善征收補償法律規定,確保補償公平、合理、及時,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
在企業層面,李連祥委員認為,為防止在城市更新中出現違法違規建設、破壞生態等行為,應制定法規來規范開發企業等經營主體的行為,并建立健全信用監管制度,對失信企業進行懲戒。同時,要明確執法主體及其職責,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建立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和監督機制,加強對城市更新項目全程監管,確保依法依規進行。
山東省城市更新學會會長、山東建筑大學校長于德湖認為,要突破既有思維束縛,用更高的站位詮釋城市更新;要立足山東實際,牢牢把握產業躍升和文化重塑這兩個任務,走自己的路,塑造山東特色。
為更好地保護和激活城市基因,于德湖建議,可以通過傳統手段和數字孿生技術創新等,構建文化遺產基因庫,探索涵蓋空間肌理、節慶習俗、傳統產業的基因圖譜。在明確城市基因的基礎上,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保護規劃,對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等進行保護和修繕。在這個過程中,遵循“最小干預”原則,采用傳統工藝和材料,保持原有歷史風貌和建筑特色,防止過度開發和破壞性建設;為了更有效激活城市基因,有必要利用新技術、新方法,比如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城市的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保護和展示。
“我們現在常常提到,建設‘有溫度’的城市。”于德湖說,城市更新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房地產開發,也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舊城改造。城市更新需要處理好城、市、人三者的復雜關系,解決好城市發展中產業、設施、居住、文化、環境等眾多問題,既要為城市發展尋找經濟新動力、產業新業態、地區新活力,又要惠及民生、彰顯文化、塑造環境,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ù蟊娦侣?middot;大眾日報記者 劉玉凡 常青)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