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華泰酒業有限公司尋訪古法釀造:徂徠山下的百年酒香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李釗 審核 晁彤彤)泰安華泰酒業有限公司暨徂徠張氏釀酒廠,坐落于徂徠山腳下,是一家以家族傳承為核心的傳統釀酒作坊。近日,記者經朋友推薦,得以一窺這家扎根鄉土、堅守古法的小型酒企的獨特魅力與生存之道。

?
歷史溯源:六代人的匠心傳承
張氏釀酒廠的歷史可追溯至清光緒年間,至今已傳承六代。據現任傳承人張良介紹,其祖輩以徂徠山泉水與本地高粱為原料,采用“老五甑”工藝釀制白酒,酒香醇厚,曾作為地方貢酒聞名鄉里。盡管未如大型酒企般規模化發展,但張氏始終延續著家族釀酒的傳統,窖池、蒸鍋等工具均保留百年風貌,成為活態釀酒文化的見證。

?
工藝特色:古法與現代需求的平衡
在釀酒車間內,記者目睹了傳統工藝的全流程:從高粱蒸煮、攤晾拌曲,到入窖發酵、蒸餾取酒,全程依賴人工經驗把控。張良提起釀造工藝,頗為自豪,“我們的窖池是徂徠山巖石鋪造而成,釀酒的水是徂徠山優質山泉水,富含偏硅酸、鍶、鐵、氡、氟等微量元素和微生物群落,這是酒體風味獨特的關鍵。”盡管生產效率有限,但張氏堅持小批量生產,年產量僅500噸左右,主打“手工原釀”概念,瞄準中高端小眾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魯酒行業普遍面臨消費升級壓力,主流企業紛紛調整產品結構,而張氏則反其道而行,通過限量發售、來料定制、個性酒壇、名人書畫酒水等方式強化“稀缺性”標簽,吸引文化愛好者與收藏客群。

?
市場挑戰:夾縫中的生存智慧
面對行業庫存高企、價格倒掛等問題,華泰酒業的策略顯得另類卻務實。張良坦言:“我們不做渠道壓貨,也不參與價格戰。消費者買我們的酒,買的是故事和匠心。”通過文旅融合,酒廠開放參觀體驗,并與本地書畫家合作推廣,衍生收入占比逐年增加。
此外,酒廠積極借力政策東風。2023年泰安市酒文化研究會成立后,酒廠被納入“非遺釀酒技藝保護名錄”,獲得品牌背書與協會支持,逐步從家庭作坊向規范化企業轉型。
文化賦能:鄉土情懷與品牌敘事
從外觀看,華泰酒業的包裝設計融入徂徠山石刻、岱宗松柏等地域元素,酒瓶標簽手寫,強化釀造年份,強化歷史厚重感。張良表示:“我們不僅是釀酒,更是在傳承魯中山區的農耕文明。”近年來,酒廠通過短視頻平臺記錄釀酒日常,視頻播放量可觀,成功觸達年輕消費群體。
未來展望:守藝還是拓新?
談及未來,張良既顯堅定又露憂思:“擴大規模可能丟失傳統,但固守一隅又難抗風險。”目前,酒廠正探索兩條路徑:一是聯合高校研發低度花果酒,拓展女性市場;二是申請地理標志產品認證,提升品牌溢價能力。這一“微創新”模式,或為傳統小微酒企提供轉型樣本。
在規模化酒企主導的行業生態中,泰安華泰酒業有限公司以“小而美”的姿態,詮釋了傳統工藝的生命力。其以文化為錨點、以體驗為紐帶的發展路徑,不僅呼應了山東省白酒座談會倡導的“深耕地域特色”戰略,也為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非遺活化提供了新思路。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