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鑄精品 一針一線魯繡走上新舞臺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池彥明 攝影 陳陽 審核 王天姿)在岱廟天貺殿內,一件承載著深厚歷史底蘊與超凡精湛技藝的1:1復刻“龍袍”展出,吸引游客紛紛駐足。


?
“與岱廟結緣是之前去做展示活動。當時我們接到這一‘任務’,就緊鑼密鼓投入到準備中。通過對原版龍袍細節圖拍照,設計尺寸、樣式,1:1復刻還原乾隆皇帝送給泰山神的十團龍龍袍在岱廟天貺殿展示。”在新泰市玉氏鴻葉高級定制店內,玉氏鴻葉魯派旗袍暨泰山刺繡雙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牛玉葉翻看著籌備時記錄的照片說,十團龍繡紋需要繡十條龍,龍龍不同,其中最長的一條龍長至58厘米。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一筆一劃畫出龍鱗的細節。“我們十個繡娘繡了八個多月,其中縫制兩個多月,共耗時十個月完成。身長2.2米、通肩4.4米,領圍大至1.3米,尺寸可以說是我們做衣服35年以來最大的一個作品。用了一百多種顏色的絲線,幾十種針法,集合了魯繡的精華。”牛玉葉說。

?
為了更好地推廣傳承魯繡技藝,把魯繡技藝融入到旗袍制作中,2019年5月,牛玉葉發起并成立了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魯繡聯盟;2020年1月,她又成立了新泰市玉氏鴻葉服裝職業培訓學校,建成“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非遺研培實訓基地”。
?
“我們的制作流程從設計圖稿(俗稱‘打腹稿’)便開始了,后面就是選料、描圖(把圖稿拓到繡布上)、上繃(繡架或者繡繃)、配線、刺繡、落繃(下繃)、裝裱或成衣。”牛玉葉表示,其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細心、耐心,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經過夜以繼日的繡制,最后呈現出一個好的作品。
?
“我們以培訓刺繡,安置居家就業的姐妹們、殘疾人的培訓及制作的產品回收為主。現已成功舉辦殘疾人文創技能(泰山刺繡)培訓班5期,培養殘疾技能人才300余人,殘疾人靈活就業20人。我們也從他們中間挑選出了我們自己培訓出來的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很有成就感。2024年8月,公司被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選定參加第17屆巴黎夏季殘疾人奧運會‘美麗工坊’綻放巴黎殘疾女性作品展示活動,公司制作的扇子、手提包、旗袍等二十八件山東魯繡作品展出。前不久,我們赴北京參加中國殘聯‘美麗工坊’項目推進會暨殘疾女性文創作品展,是山東省唯一一家參展企業。”牛玉葉說。

?
“之前自己開過飯店,賣過早餐,主要是腿不行不太方便。通過認真學習,漸漸掌握了魯繡的基礎針法。”男“繡娘”李秀新前不久也參與了團隊的“龍袍”制作,身殘志堅的他表示,借助在這個平臺的學習,生活更加有奔頭了。
牛玉葉創建的自有品牌有玉氏鴻葉、牛玉葉、新鼎泰。憑借獨特的設計和卓越的品質,2013年,玉氏鴻葉獲得“齊魯最具潛力服飾品牌”;玉氏鴻葉旗袍制作技藝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魯繡也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同時,牛玉葉還積極申報知識產權,成功申報2個外觀設計專利和10個產品版權。其中,“泰山玉氏鴻葉中藥避瘟香囊”和“三牛精神”特色文旅香囊、手包等分別在省精品旅游文創設計大賽社會組和省文化和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中斬獲佳績,獲得二等獎和金獎、銀獎等獎項,進一步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來找我們定做旗袍等產品的人很多,可以說是世界各地都有。有的是口碑相傳,有的則是通過網絡了解到我們,并對魯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們將利用好資源,借助魯繡聯盟的平臺,共同研發設計魯繡產品,傳承傳播手工技藝,博采眾長,在老手藝的基礎上增加新元素,讓魯繡在傳承的基礎上煥發新生機,進一步走出去,走向更廣闊的舞臺。”牛玉葉表示。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