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格子間躍入市井人海的“魚”
開欄的話:
時光的褶皺里,總埋著未被裝訂成冊的故事。菜場角落里不被生活壓垮的脊梁,ICU走廊上凝固的月光,留守兒童用粉筆畫在墻外的彩虹……新聞的本質從來不是載體,而是一雙見證的眼睛。我,將不再以記者自稱,而是做時光褶皺里的觀察者、打撈人,選擇以紙筆為錨,以鏡頭為槳,打撈那些正在消失的敘事光譜,以目擊者的體溫焐熱每一個標點。人間這部大書,讓我一頁頁翻給你看。
你有沒有從外賣平臺下單過農貿市場的肉蛋菜?大黃便是網絡另一端接單俠之一。不同于外賣小哥,他實際上是客戶與外賣小哥的中間一環。他根據客戶下單內容,從長城農貿市場采購齊全所有生鮮后,準時交到外賣小哥手中。
我在長城農貿市場買菜,正好碰見了全場跑步采買的大黃。我說想寫寫他的故事,他略顯尷尬又帶著羞澀地說:“我有啥好寫的,要寫就別寫全名了。”
確實,大黃的故事很簡單——中年失業,租檔口賣海鮮,為了增加收入加盟菜公社,賣海鮮的
大黃,38歲。一年前,他還是整天西裝革履出入高檔寫字間的辦公室白領。2019年、2020年,公司的年會是專程在北京召開的,十層的大蛋糕、華麗的舞臺、西裝革履的合影,那是他15年職場故事的高光時刻。
然而,時代的浪潮從不留情,一年前,他成了失業大軍中的一員。失業后的大黃在長城農貿市場租了三個檔口,賣起了海鮮。他說,賣海鮮不像賣菜,一天頂多四五十單買賣,太閑了。于是,三個月前,他開始加入菜公社,做起了農貿市場的采買。
采訪中,大黃一刻不停歇地忙碌著。一大早,他需要把新進的海鮮抓緊上柜,這是他的門面、是主要收入來源。
“叮咚——剛剛為您接到新訂單咯。”系統訂單的聲音穿過市場的嘈雜,格外悅耳。今天的訂單好像格外多,十點不到,已經有13單買賣了。大黃在毛巾上蹭了蹭手,指紋解鎖時帶出一串咸腥的水珠,隨后便隱入市場開始采購。
大黃說,采買的主要收入就是蔬菜、肉、蛋等的差價,但是市場是透明的,價格自然不會太高。每天80多單外賣訂單,需要他全場奔走幾萬步,扣除平臺費用、騎手費用以及蔬菜損耗,在那幾棵小蔥、一根胡蘿卜、四兩五花肉中間,積攢起100多元的額外收入。
收入不多,但能覆蓋住攤位成本,大黃挺滿意。
我想過問問大黃,從寫字間到檔口,有沒有覺得不甘。但最后把這句話咽了下去。他飛奔的腳步已經給了我答案。
他的身影在攤位間來回穿梭,那些西裝革履的歲月像褪去的魚鰾,仿佛剝離的是格子間里板結的青春。如今,這雙腳既踏得慣水產區的冰碴,也追得上生鮮配送的倒計時。38歲的脊梁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潮汐節奏——既能潛入市井深處打撈生活,又敢迎著數字浪潮重新躍出水面。
我把拍攝剪輯的視頻拿給大黃看,他豎起大拇指,我想,這既是給我的肯定,更是給他自己的肯定。何須多言,在這個充滿煙火氣的世界里,奮力追趕幸福,這便是他與生活的無聲約定。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秦承嬌 審核 晁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